[发明专利]压滤机中进料滤布脱渣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18317.3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9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罗章平;吴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环保(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5/34 | 分类号: | B01D25/34;B01D25/32;B01D2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滤 进料 滤布脱渣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压滤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压滤机中进料滤布脱渣机构。进料器的周边的滤布远离隔膜的一面设有一个环形布,其中心与进料器的中心重合,环形布内贴边与环形布外贴边均与滤布紧密连接,环中间剩余部分为非贴合区,沿环形布的径向水平方向设有两个环形布开口;一个套环置于环形布非贴合区内,套环上位于环形布的两个开口处分别设有拉环座,设有一个拉环,其两端分别铰接在拉环座的两个孔位上,拉环的中间部位设有拉线套孔,相邻滤板的相对面的拉线套孔用拉绳相连,在滤板逐渐张开时,拉绳被拉直带动所述套环向环形布的外周边移动,并可使得滤布从滤室中被拉至滤室外,进而带动滤布上的滤饼脱落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滤机中进料滤布脱渣机构。
背景技术
压滤机利用一种特殊的过滤介质,对对象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液体渗析出来的一种机械设备,是一种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在十八世纪初就应用于化工生产,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冶金、染料、食品、酿造、陶瓷以及环保等行业。其中滤板(包括各种功能板,如压榨板、加热板)是其起主要作用的部件,两块相邻滤板之间形成容纳压滤对象的空间——滤室,滤板上还设有通入压滤对象和引出压滤对象内液体的通孔,或称进料孔,压滤完成后滤室中形成滤饼。当完成这个过程后需要将滤饼从中分离出去并使滤布变得更干净,目前的技术基本靠滤饼自身的重力的坠落或靠敲打等方式,有的靠外接冲水设备来冲洗,还有人工刮泥、清刷,外加气动、供水、击打等多种机械设施,对于现有的击打方式会使得整个过滤单元承受冲击,不仅效果差,容易使其构件损坏,且大部分结构复杂、效率低、成本高,滤布、滤板的使用寿命短。本申请人于2020年12月18日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压滤机滤布脱渣自洁机构”,申请号为:202011506676X的发明专利。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提供一种压滤机中进料滤布脱渣机构,其应用于压滤机上,可以使其快速将滤饼分离出去并使得滤布变得更为干净,省去大量不必要的机械或人力,脱渣速度快,效率高。
一种压滤机中进料滤布脱渣机构,包括若干单元滤板构成的压滤阵列,以相邻两个滤板为一单元,其中间分界面为中心,两侧对称,多幅弯连杆下端相互铰接并与滤板两侧通过侧转轴铰接,每幅弯连杆由两条弯杆通过顶转轴铰接,横向方向形成推拉结构。下面以一个单元的结构来描述。
所述弯杆的内侧设有支座,同一侧的两个支座之间连接有支杆;所述滤布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相对面滤板间的进料器上并分别向下延伸至各自滤板底端,中间段向上平齐穿过弯连杆内侧的两根相邻支杆的外侧,当滤板相对移动至限定张度时,从进料器(进料器设在滤板底端)固定处至支杆转折处以及两支杆转折处之间滤布段处于平直,滤布可被两根支杆拉动扯清,即从固定处至转折处以及两转折处之间滤布段可以被拉至平直;所述滤布顶面中间处固定设有与滤布横向方向的滤布振打杆,长度与滤布宽度一致,在其重力的作用下,滤布可被拉紧,滤布总体形成倒U形槽结构。为了整个压滤阵列推拉灵活,侧转轴与顶转轴可设内置轴承,弯连杆、支杆及振打杆均采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等材料,其中振打杆的重量要适中,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其内可采用空心材质,或管状结构,截面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方形或椭圆形等。而其固定方式,可以穿进以滤布形成的倒U形槽的顶端两侧预设的大小适中的布兜内,也可以用其它方式固定振打杆在滤布上,当滤板相对移动至限定张度时,一般是指其在最大张开角度内,弯连杆的限定张开角度由滤板侧面定位销限定,或由外部机械运行总程确定,当弯连杆达到最大张开角度时,由于振打杆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滤布被拉清,这样,在压滤过程中积聚在滤室中的滤饼或滤渣随着滤布一起被拉至滤室外而往下坠落,从而达到滤饼或滤渣与滤布分离的目的,如果滤板被拉开有一定速度,振打杆会有向上冲的贯性,到达一定高度,而又在其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往下坠,这样反复来回几次,能使粘附在滤布上余下的细微滤渣被抖落,这适合于粘性不是太好,或成颗粒状的滤渣情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环保(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第一环保(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83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筋喷砂除锈装置及除锈方法
- 下一篇:新型水泵和洗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