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蓄排净化一体可持续循环的智能水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19631.3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7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尚玉;程日家;聂咸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A01G25/02;C02F3/32;C02F9/1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曹雪娇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蓄排 净化 一体 可持续 循环 智能 水景 系统 | ||
1.集蓄排净化一体可持续循环的智能水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景系统包括蓄水系统(10),所述蓄水系统(10)包括景观水池(11)与雨水收集渠(12),所述景观水池(11)用于改善园林小气候条件;所述景观水池(11)浅水处设置有多个调蓄净化池(50),所述调蓄净化池(50)一方面用于调蓄雨水,另一方面通过调蓄净化池(50)内部植被净化雨水;所述雨水收集渠(12)用于对雨水进行收集以及对景观水池(11)水量进行补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蓄排净化一体可持续循环的智能水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景系统还包括循环系统(40),所述循环系统(40)包括输水管(41)、水池出水管(44)、净化水管(45)、;所述雨水收集渠(12)底部设置有输水管(41),所述景观水池(11)底部通过输水管(41)与雨水收集渠(12)连通,所述景观水池(11)与输水管(41)连通处设置有水池进水阀(42),所述景观水池(11)一侧设置有水池出水管(44),所述景观水池(11)与水池出水管(44)连接处设置有水池出水阀(43),所述调蓄净化池(50)底部设置有净化水管(45),所述雨水收集渠(12)通过净化水管(45)与调蓄净化池(50)连通,所述雨水收集渠(12)与净化水管(45)连接处设置有净化水阀(46);所述调蓄净化池(50)、雨水收集渠(12)与景观水池(11)通过净化水管(45)与输水管(41)构成水流流通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蓄排净化一体可持续循环的智能水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渠(12)内部分隔设置,净化水管(45)流进的水与雨天收集的雨水分隔收集,并通过水阀控制二者连通会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蓄排净化一体可持续循环的智能水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景系统还包括灌溉系统(20),所述灌溉系统(20)包括:草地(21)、种植地(22)、草地浇水管(23)、灌溉管(24);所述草地(21)与种植地(22)关于景观水池(11)对称设置在景观水池(11)两侧;所述水池出水管(44)一处开设有草地浇水管(23),所述草地浇水管(23)另一端连通草地(21)表面的浇水器;所述灌溉管(24)开设在雨水收集渠(12)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蓄排净化一体可持续循环的智能水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管(24)与雨水收集渠(12)收集净化水管(45)流进的水的隔层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蓄排净化一体可持续循环的智能水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景系统还包括景观系统(30),所述景观系统(30)包括:喷泉(31)、扶手(32)、跌水景观(33);所述喷泉(31)设置在景观水池(11)中央,所述喷泉(31)采用音乐喷泉,能够根据游客手势控制喷泉水柱高度;所述扶手(32)设置在草地(21)靠近景观水池(11)的一侧,所述跌水景观(33)连通草地(21)与景观水池(11),所述跌水景观(33)形状为台阶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蓄排净化一体可持续循环的智能水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系统(30)还包括降温管(34),所述扶手(32)内部空心设置,所述扶手(32)一端通过降温管(34)与水池出水管(44)连通,所述扶手(32)另一端与跌水景观(33)顶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蓄排净化一体可持续循环的智能水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净化池(50)包括:石埂(51)、生态护坡(52)、调蓄池(53);所述调蓄净化池(50)顶部截面为类同心圆结构,所述调蓄净化池(50)最外层设置一圈石埂(51),所述调蓄净化池(50)次外层设置为生态护坡(52),所述石埂(51)包围生态护坡(52)一圈,所述调蓄池(53)由生态护坡(52)围成,所述调蓄池(53)底部与净化水管(45)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蓄排净化一体可持续循环的智能水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埂(51)由性炭、陶粒净水填料制成,所述石埂(51)用于对雨水以及景观水池(11)漫出的的水进行初步沉淀净化;所述生态护坡(52)表面设置有植物类隔离带,所述植物隔离带由多种植物混合种植而成,种类根据水淹频率的高低进行选择,交互种植,从高到低依次种植灌木和芦苇,植物隔离带前段设有石料或木桩桩板,在桩板与岸坡之间填充土壤、填料物质便于植物生长,同时保持护坡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所述调蓄池(53)表面种植浮水植物,所述调蓄池(53)底部种植沉水植物,所述生态护坡(52)与调蓄池(53)为多种水生植物与陆地植物构成的生态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96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