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地共面波导到悬置微带线的宽带过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19738.8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4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夏彬;吴林晟;李晨晨;毛军发;侯芳;朱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5/107 | 分类号: | H01P5/107;G01R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地 波导 悬置 微带 宽带 过渡 结构 | ||
1.一种接地共面波导到悬置微带线的宽带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堆叠设置的第一至第三衬底、设置于第一衬底与第二衬底之间的第一地平面、设置于第三衬底上表面的第二地平面、均匀接地共面波导单元、梯形渐变接地共面波导单元、均匀微带线单元、梯形渐变微带线单元和悬置微带线单元;
所述的悬置微带线单元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悬置微带线导带、位于第二衬底对应悬置微带线导带下方的空气腔以及位于第三衬底的上表面的悬置微带线地面;
所述的均匀接地共面波导单元包括:设置于第一衬底的上表面的均匀接地共面波导导带、对称设置于接地共面波导导带两侧的矩形地电极以及设置于第一衬底与第二衬底之间的均匀接地共面波导地面;
所述的梯形渐变接地共面波导单元包括:设置于第一衬底上表面的等腰梯形接地共面波导导带、对称设置于等腰梯形接地共面波导导带两侧的梯形地电极以及设置于第一衬底与第二衬底之间的梯形渐变接地共面波导地面;
所述的均匀微带线单元包括:位于第一衬底上表面的均匀微带线导带以及设置于第一衬底与第二衬底之间的均匀微带线地面;
所述的梯形渐变微带线单元包括:位于第一衬底上表面的等腰梯形微带线导带、位于第一衬底与第二衬底之间的等腰梯形开槽结构以及位于第三衬底上表面的梯形渐变微带线地面;
所述的悬置微带线导带包括: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导带上表面金属条、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金属条的金属化通孔阵列、导带下表面金属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共面波导到悬置微带线的宽带过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矩形地电极与梯形地电极相连为多边形结构,构成接地共面波导两侧地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共面波导到悬置微带线的宽带过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均匀接地共面波导单元的均匀接地共面波导导带、梯形渐变接地共面波导单元的等腰梯形接地共面波导导带、均匀微带线单元的均匀微带线导带、梯形渐变微带线单元的等腰梯形微带线导带与悬置微带线单元的悬置微带线导带的导带上表面金属条依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共面波导到悬置微带线的宽带过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地平面上对应梯形渐变微带线单元的位置设有等腰梯形开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共面波导到悬置微带线的宽带过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地平面与第一地平面通过金属化通孔阵列相连。
6.一种悬置微带线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宽带过渡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97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脱附静态污泥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严寒工况下水相变预热空气源热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