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效的煤选筛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21620.9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1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华凤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超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28 | 分类号: | B07B1/28;B07B1/46;B65D90/66;B65D90/58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吴肖敏 |
地址: | 2216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效 筛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效的煤选筛分装置,包括筛分机组件,包括震动筛、设置于所述震动筛底部的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所述震动筛中部的漏料孔;下料组件,设置于所述震动筛的下方,包括设置于所述漏料孔外侧的下料件、设置于所述下料件底部的挡料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部且位于所述下料件下方的固定架。本发明通过下料组件和驱动组件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在更换储料箱的同时,挡料板能够跟随储料箱移动,对下料件的出料口进行开启和关闭,无需人工对其进行操作,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且提高了煤粉出料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选筛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高效的煤选筛分装置。
背景技术
煤在加工过程中一般需要对其进行筛分操作,以将煤块和煤粉分离,方便其用于不同场景。现有的筛分装置在煤粉出料时一般是人工先单独将出料口关闭,或将机器关闭,然后将筛分完的煤粉取出,避免在下料的过程中过多的煤粉发生散落,给后续的清理带来较大的不便。这种通过人工筛选的方式需要工作人员花费较多时间去对机器或出料口进行操作,极大的降低了下料效率,同时筛选的效率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高效的煤选筛分装置,包括:筛分机组件,包括震动筛、设置于所述震动筛底部的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所述震动筛中部的漏料孔;下料组件,设置于所述震动筛的下方,包括设置于所述漏料孔下方的下料件、设置于所述下料件底部的挡料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部且位于所述下料件下方的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两侧的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支撑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件顶部的储料箱;以及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件配合驱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侧面与挡料板配合的传动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高效的煤选筛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架内侧的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主动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架上的从动齿轮、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的链条,以及固定于所述链条上的凸块。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高效的煤选筛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挡料板底部两侧的固定杆、与所述固定杆配合的第一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侧面的第一轴、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杆端部的固定块、与所述固定块配合的第二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侧面的第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中部的第三空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且位于所述第三空槽内的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杆中部设置第一空槽,所述固定杆位于第一空槽内;所述第二连杆端部设置第二空槽,所述固定块位于第二空槽内;所述第一轴与固定板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高效的煤选筛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架内部两侧的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的滑板、设置于所述滑板两侧的固定挡块、设置于所述固定挡块外侧的第一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端部的连接板、设置于两个所述滑板之间的加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加固板中部的直线型固定槽,所述凸块位于固定槽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高效的煤选筛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块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固定配合。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高效的煤选筛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料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震动筛底部的尼龙袋、设置于所述尼龙袋底部的下料斗,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料斗内部的挡杆,所述尼龙袋位于漏料孔下方。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高效的煤选筛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料斗两侧的U型限位块、设置于所述挡料板两侧壁的第一限位槽、设置于所述下料斗侧面的T型限位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挡料板顶部的第二限位槽,所述U型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滑动配合,所述T型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滑动配合。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下料组件和驱动组件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在更换储料箱时,挡料板能够跟随储料箱移动,对下料件的出料口进行开启和关闭,无需人工对其进行操作,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且提高了煤粉出料的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超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超耐磨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16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