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线损累积计算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1687.2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6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许钊;张金若;王椿璞;邹雨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秦莹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线 累积 计算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理接线图和运行单线图的电力线损累积计算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采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用于实现对目标区域内各节点电表的电力信息数据采集;北斗/GPS定位导航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用于给采集的电力信息数据提供精确的时间标签;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采集模块发送的电力信息数据和所述定位导航模块发送的时间标签,基于地理接线图和运行单线图进行电力线损累积计算;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用于实现对中央处理器的供电管理;通信模块,用于进行所述采集模块、所述各节点电表、所述中央处理器以及所述定位导航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地理接线图和运行单线图的电力线损累积计算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提出在坚强智能电网基础上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共同构成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联网,以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
电能是通过各级升压变压器、各级输电线路、各级降压变压器来输送的。各级变压器的电能与磁能的转换、在输电线路电阻的能损以及供电企业管理不善均会造成电能的损失。在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中,电力网中各个元件所产生的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以及其他损失,统称为线路损失,简称线损。
现有技术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降低线损率,例如减小供电半径、提高负荷功率因数、变更输电线路的直径等等;电力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排查高线损产生的位置和原因,并根据历史经验采取措施降低电力网络的线损;但由于电力网络铺设面积大,电力数据量大,工作人员的排查任务繁重,导致最终确定的高线损的数据不准确,进而采取的相应措施的效果也很有限。
针对上述电力线损计算工作量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目前急需解决下面的问题:
(1)电网地理接线图反映了各电压等级的电力传输线路(地理位置),其点是变压站及配备的设备类型;其线是输、变、配、送线路;在点、线之间有电表计量。
(2)电网运行单线图反映了各电压等级的传输关系(树状结构);点、线之间和线、线之间也有电表计量。
(3)电力线损是电力变压和传输过程的损耗,是相邻两个电表之间的计量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地理接线图和运行单线图的电力线损累积计算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地理接线图和运行单线图的电力线损累积计算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用于实现对目标区域内各节点电表的电力信息数据采集;
北斗/GPS定位导航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用于给采集的电力信息数据提供精确的时间标签;
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采集模块发送的电力信息数据和所述定位导航模块发送的时间标签,基于地理接线图和运行单线图进行电力线损累积计算;
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用于实现对中央处理器的供电管理;
通信模块,用于进行所述采集模块、所述各节点电表、所述中央处理器以及所述定位导航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地理接线图和运行单线图的电力线损累积计算方法,用于上述基于地理接线图和运行单线图的电力线损累积计算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采集模块对目标区域内各节点电表的电力信息数据采集;
通过北斗/GPS定位导航模块给采集的电力信息数据提供精确的时间标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未经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16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地土壤保护系统
- 下一篇:用于电力物联网环境下的可信接入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