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照明非视域二次半影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25032.2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0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靳辰飞;史晓洁;唐勐;杨灿;张思琦;田小芮;乔凯;杨杰;沈志强;刘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23/74 | 分类号: | H04N23/74;H04N23/75;H04N23/55;G06T7/7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杨晓辉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照明 视域 二次 半影 成像 方法 | ||
1.主动照明非视域二次半影成像方法,该成像方法是基于透射窗的主动照明成像系统实现的,透射窗的主动照明成像系统包括脉冲光源(1)、选通相机(2)、遮挡物(3)和接收面(4);
其特征在于,脉冲光源(1)、选通相机(2)和接收面(4)均位于遮挡物(3)的一侧,目标物体(5)位于遮挡物(3)的另一侧,且脉冲光源(1)和选通相机(2)均位于遮挡物(3)与接收面(4)之间;遮挡物(3)上设有透射窗(3-1);
脉冲光源(1)用于向接收面(4)出射光,该光经接收面(4)第一次散射后,穿过透射窗(3-1)入射至目标物体(5),经目标物体(5)第二次散射后穿过透射窗(3-1)入射至接收面(4),又经接收面(4)第三次散射后,入射至选通相机(2);其中,入射至目标物体(5)上的光在目标物体(5)上形成一次半影,从目标物体(5)入射至接收面(4)上的光,在接收面(4)上形成二次半影,且脉冲光源(1)不在目标物体(5)的视域范围内;
该成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预设选通相机(2)选通门起始时间和宽度,通过选通相机(2)采集经接收面(4)第三次散射后的光,从而获得经接收面(4)第三次散射后的光的光场强度分布y;
S2、根据目标物体(5)和二次半影所在场景中的物理位置,获得目标物体(5)的正向传输矩阵A;其中,目标物体(5)的正向传输矩阵A为经目标物体(5)第二次散射后的光,入射到接收面(4)形成二次半影后,再经接收面(4)上二次半影所在区域第三次散射后,入射到选通相机(2)中的光场分布矩阵;
S3、利用光场强度分布y和正向传输矩阵A,求解目标物体(5)散射出的光场强度分布的最优解
S4、利用目标物体(5)散射出的光场强度分布的最优解对最优解去半影照明解算操作后,重构出目标物体(5)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照明非视域二次半影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S2、根据目标物体(5)和二次半影所在场景中的物理位置,获得目标物体(5)的正向传输矩阵A的实现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S21、根据目标物体(5)和二次半影所在场景中的物理位置,获得经目标物体(5)第二次散射后的光,入射到接收面(4)形成二次半影后,再经接收面(4)上二次半影所在区域第三次散射后,入射到选通相机(2)中的光场分布映射系数Ai,j;
其中,经目标物体(5)上任意一点第二次散射后的光,入射到接收面(4)形成二次半影后,再经接收面(4)上二次半影所在区域第三次散射后,入射到选通相机(2)中的光场分布映射系数Ai,j的实现方式为:
其中,
xj为目标物体(5)上第j个点的位置矢量,j为目标物体(5)区域的离散变量;
qi为接收面(4)进行第三次散射时,接收面(4)的二次半影区域上的第i个点的位置矢量,i为二次半影区域的离散变量;
po为遮挡物(3)上透射窗(3-1)内的第o个点的位置矢量,o为透射窗(3-1)区域的离散变量;
m为选通相机(2)的位置矢量;
为目标物体(5)上xj处面元的法向量;
为接收面(4)进行第三次散射时,接收面(4)的二次半影区域上qi处面元的法向量;
α为接收面(4)上二次半影区域和目标物体(5)区域离散单元的比例系数;
f(qi-xj,m-qi)为接收面(4)上,qi-xj入射方向的光辐射度与m-qi出射方向的光辐射度之间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为向量qi-xj与向量间的夹角;
为向量xj-qi与向量间的夹角;
v(xj,qi;po)为与位置矢量xj、qi和po相关的布尔值可见度函数;
S22、根据所有入射到选通相机(2)中的光场分布映射系数,获得目标物体(5)的正向传输矩阵A;
其中,正向传输矩阵A包括i×j个光场分布映射系数,Ai,j作为正向传输矩阵A中第i行第j列所对应的光场分布映射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503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