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地质三维模型内容表达精度的网格状图切地质剖面布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5381.4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9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开彬;张厚松;刘奎勇;曾禹人;张嘉玮;陈武;安亚运;王波;唐佐其;谯常;华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T17/2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唐斌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地质 三维 模型 内容 表达 精度 网格 状图切 剖面 布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地质三维模型表达精度的网格状图切剖面建立方法,包括:A地理地质底图准备,收集能完整覆盖建模区的最新地质图和地形图;B网格状剖面线布设,根据建模区一组主要的构造线方向布设网格剖面线;C生成图切地质剖面线的剖面框架图,沿组成网格状的每条图切地质剖面线绘制对应各自的地形剖面图,得到每条剖面对应的地质界线标记线,将地形剖面图和地质界线的标记线叠加得到剖面框架图;D剖面编绘,以剖面框架图为基础完成图切剖面的地质结构编绘。本发明针对任何建模区都能快速布置图切剖面;通过在平面地质图上布设正方形网格状剖面线,应对各类地质情况复杂的建模区,消除单一方向剖面以偏概全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的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的地质三维建模工作一直以来都集中在油气勘探行业,近几年逐渐向有色贵金属矿山、城市地质及煤炭行业等领域扩展应用,在建模技术方法体系和标准规范方面仍处在探索过程。
目前地质三维模型建模方法以钻孔数据支撑为主,但该方法对于钻孔数据偏少且分布不均匀的大区域地质三维建模纯在局限,因此需要结合一系列图切地质剖面数据共同参与建模才能实现三维地质模型的创建。图切地质剖面部署方式、密度和位置直接影响了地质数据的识别、标定及表达,进而影响三维地质模型的客观性。
一般在地质构造发育简单、构造线相对单一的区域,主要采取垂直构造线方向布置多条间距不均的平行剖面线的方式进行地质结构识别、标定和表达,能准确、高效的在每个剖面上以较小工作量反映地质体的结构和形态。但是,在地质构造发育复杂,构造线方向多样化的区域建模,如省域建模,如果采用对每个构造线方向均布置一组正交剖面线的方式,将导致多组剖面线彼此交角不等、长短不一,多组正交剖面线彼此间交点混乱,以及出现剖面之间控制区域密度不均、空白区域增多的情况,在剖面绘制过程中会造成大量冗余工作量,且通过人机交互在处理剖面交点处地质结构和数据统一时,将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大大降低剖面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建模区地质构造复杂,构造线方向变化较大,若以某一构造线方向制作剖面,难以兼顾表达全区构造形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地质三维模型表达精度的网格状图切剖面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地理地质底图准备,收集能完整覆盖建模区的最新地质图并矢量化,使用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发布的地形图;
B网格状剖面线布设,根据建模区一组主要的构造线方向布设网格剖面线;
C生成图切地质剖面线的剖面框架图,沿组成网格状的每条图切地质剖面线绘制对应各自的地形剖面图,再将网格状图切地质剖面线叠覆于平面地质图之上得到每条剖面对应的地质界线标记线,将地形剖面图和地质界线的标记线叠加得到剖面框架图;
D剖面编绘,以剖面框架图为基础完成图切剖面的地质结构编绘。
步骤D中:首先确定网格上所有图切剖面相交处的地质结构,然后按照该地质结构对经过相交处的图切剖面进行编绘。
步骤A中:通过Mapgis软件将地质图矢量化,并校正坐标参数至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使用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发布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50000和1:10000地形图。
步骤B中:首先确定建模区一组主要的构造线方向,部署一条垂直于该构造方向图切剖面,然后作出另外一条垂直于该剖面的剖面线得到一组十字线,平移十字线的交点至重点地质位置,以十字线为基础建立剖面线网格。
步骤C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科学研究所),未经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53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