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粒子阻尼壁板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6628.4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2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肖望强;叶淑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3;G06F119/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黄灿林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粒子 阻尼 壁板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壁板减振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粒子阻尼壁板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获得壁板的多波节点的交互动力学模型;S20、进行降维变换得到单波节点动力学系统;S30、确定目标减振区域;S40、仿真设置粒子阻尼器;S50、设置粒子阻尼器参数,基于耗能模型计算出不同粒子阻尼器参数下的粒子阻尼器的耗能值,根据耗能值从大到小排列组成方案集合D;S60、粒子阻尼器的屈服强度与壁板的最大应力进行比较判断;S70、进行实物制备并进行正弦扫频试验和随机振动试验并进行比较判断,S80、进行实际工况下的振动试验并进行比较判断,最终得到壁板的粒子阻尼器的设置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壁板减振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粒子阻尼壁板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生活设备减振降噪要求越来越高,设备的减振降噪功能不但成为产品市场准入的一大条件,而且成为产品竞争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有的减振降噪设备中一般使用减振壁板对声音和振动进行吸收,但是随着设备日益向大型、轻质、重载、高速方向发展,其面临的振动与噪声问题日益突出(振动与噪声量级过高)。现有的壁板无法满足减振降噪设备的发展要求,而设备的振动与噪声量级过高时,会大幅降低的使用舒适性,甚至影响的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目前壁板的减振方案一般是通过在壁板上布置粒子阻尼器,并通过不断调整粒子阻尼器的参数进行实验,由此得到壁板的减振布置方案,该种方案步骤繁琐,得到的最终减振效果也较为有限。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粒子阻尼壁板的设计方法,解决现有壁板的设计方法,步骤繁琐,减振效果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粒子阻尼壁板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获得壁板的多波节点的交互动力学模型;
S20、对交互动力学模型进行降维变换得到单波节点动力学系统;
S30、通过单波节点动力学系统的特征波节点确定目标减振区域;
S40、在单波节点动力学系统的目标减振区域仿真设置粒子阻尼器,并建立粒子阻尼器中粒子的非连续单元仿真模型,并建立粒子阻尼器的;
S50、设置粒子阻尼器参数,基于耗能模型计算出不同粒子阻尼器参数下的粒子阻尼器的耗能值,耗能值及其对应的粒子阻尼器的参数组成目标集合I,将不同的目标集合I根据耗能值从大到小排列组成方案集合D{I1、I2、I3、…、In};
S60、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壁板的最大应力F应力,在方案集合D中提取目标集合Im,1≤m≤n,由目标集合Im的粒子阻尼器参数得到粒子阻尼器的屈服强度F屈服,选取符合F应力<F屈服的m的最小值;
S70、在目标集合D中提取目标集合Ip,m≤p≤n,对壁板和目标集合Ip对应的粒子阻尼器进行实物制作,对壁板进行正弦扫频试验得到振动频率f1,将粒子阻尼器加装到壁板上,并进行正弦扫频试验和随机振动试验得到振动频率f2和随机振动响应的传递率P,选取符合f2<0.5f1且P<25%的p的最小值;
S80、在目标集合D中提取目标集合Iq,p≤q≤n,将目标集合Iq对应的粒子阻尼器加装到壁板上,进行实际工况振动测试,得到振动传递率P实,选取符合P实<25%的q的最小值,目标集合Iq内粒子阻尼器的参数即为壁板的最优减振设计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66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凹槽掩模版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复杂强磁性体的航空勘探方法和勘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