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移动通信应急系统及其移动应急通信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27640.7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2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周石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万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90 | 分类号: | H04W4/90;H04W88/08;H04Q1/04;H04Q1/02;B63B22/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园山街道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移动 通信 应急 系统 及其 基站 | ||
本发明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无线移动通信应急系统及其移动应急通信基站,包括通信模块、控制模块和防水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为收发信模组;所述控制模块为处理器;所述防水模块包括监测单元、抬升单元和漂浮单元;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抬升单元为气压缸,通过红外接收器收到的红外信号变化,由处理器控制气压缸工作,将基站抬升;所述漂浮单元包括环形气囊、导管和密封管,气压缸到达极限位置后,气体通过导管进入密封管中,发生化学反应并给环形气囊充气,使基站漂浮在水面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无线移动通信应急系统及其移动应急通信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通信基站的布置密度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但是在出现自然灾害时,现有的大型移动通信基站易被摧毁而无法使用,故灾害发生时通常会临时使用一些移动方便的小型移动通信基站来应急。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应急通信基站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110234987X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应急通信中的移动通信基站及其应急通信方法,包括收发信机模块、接口模块、卫星通信模块和收发天线;收发信机模块与GSM网络中BTS功能相同;接口模块实现Abis接口和IP接口之间的相互转换;卫星通信模块包括基带模块和射频模块,基带模块实现数据的基带处理,射频模块完成上下变频功能;收发天线完成数据的卫星链路接收发送功能。在灾害情况下,当GSM网络BTS与BSC链路损坏造成通信中断,可在灾害地点架设该发明所述应急通信中的移动通信基站,一端与原GSM网络通信塔连接,一端接入卫星链路,恢复移动通信网络的连接。
目前现有技术中,若遭遇洪涝灾害,现有的小型移动应急通信基站在使用过程中,其位于的区域也可能会被淹没,基站内部容易进水,导致无法进行正常工作,严重影响受灾地区的通信功能。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移动通信应急系统及其移动应急通信基站。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若遭遇洪涝灾害,现有的小型移动应急通信基站在使用过程中,其位于的区域也可能会被淹没,基站内部容易进水,导致无法进行正常工作,严重影响受灾地区的通信功能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线移动通信应急系统及其移动应急通信基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线移动通信应急系统,包括通信模块、控制模块和防水模块;
所述通信模块为收发信模组,通过收发信模组接受或发送移动信息,实现当前区域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换;
所述控制模块为处理器,处理器作为指令处理和指令发送的载体,作用于红外接收器与气压缸之间,控制气压缸的伸缩运动;
所述防水模块包括监测单元、抬升单元和漂浮单元;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抬升单元为气压缸,通过红外接收器收到的红外信号变化,由处理器控制气压缸工作,将基站抬升;所述漂浮单元包括环形气囊、导管和密封管,气压缸到达极限位置后,气体通过导管进入密封管中,发生化学反应并给环形气囊充气,使基站漂浮在水面上。
一种无线移动应急通信基站,该基站适用于上述无线移动通信应急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侧安装有收发信模组;所述底座下侧安装有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底座下侧设有若干气压缸;所述气压缸中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上侧与底座之间固接有气压杆,且气压杆与气压缸端部之间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气压缸下端安装有万向轮;在遭遇洪涝灾害时,需要用到移动应急通信基站,基站所在的区域也有可能被淹,当水面逐渐上升并淹没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时,红外接收器收到的红外信号变得微弱,进而将该信号变化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控制气压缸工作,将底座升高,进而让底座远离水面,当红外接收器能重新收到正常的红外信号后,处理器控制气压缸停止工作,从而能够根据水面高度自动调节底座高度,避免收发信模组进水并导致无法工作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万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万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76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