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钢管柱与工具节连接件拆卸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27698.1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8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功;王秋生;胡敏军;张小松;杨超;凌立静;李皓;王贺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5/66;E02D5/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钢管 工具 连接 拆卸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钢管柱与工具节连接件拆卸装置,所述连接件至少由螺栓紧固连接,至少包括拆卸部和延伸部。所述拆卸部被构造为至少能够套接于所述螺栓,并至少能够绕所述螺栓的轴向方向拧松所述螺栓。所述延伸部能够与拆卸部连接并能够向远离所述拆卸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靠近拆卸部的外径不大于延伸部远离拆卸部的外径。在所述螺栓、拆卸部和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填埋体之下的情况下,延伸部被构造为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远离所述螺栓的地点通过所述延伸部将施加于所述延伸部的扭矩传递至所述拆卸部,以通过拆卸部对所述螺栓进行拆卸,并将所述螺栓从填埋体下取出至地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路拆卸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钢管柱与工具节连接件拆卸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盖挖逆作法等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钢管柱等作为支撑构件。而目前钢管柱施工时广泛设置工具节进行辅助施工。工具节主要用于桩基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时对钢管柱进行固定或定位,以使得整个钢管柱在桩基混凝土中处于竖直向下或者与地面保持垂直。其中,通常采用螺栓等连接方式实现钢管柱与工具节之间的连接。在完成基坑或者坑洞的挖掘之后,一般采用吊车通过工具节对钢管柱进行吊装以就位于基坑或者坑洞之中,当钢管柱就位后需对工具节进行拆除。在通常情况下,施工过程中的地铁车站都位于地面以下,因此钢管柱与工具节的连接部位也位于地面以下,在对钢管柱与工具节进行拆除时,通常采取的方法为:1)人工拆卸,即利用人工开挖钢管柱与钢护筒周边的填土体,然后开挖至钢管柱与工具节连接部位以露出螺栓,再利用扳手人工进行拆卸;2)放坡开挖,即首先吊走钢护筒,再利用挖掘机对此基坑或者坑洞周边进行放坡开挖,露出钢管柱与工具节的连接部位,利用扳手人工进行拆卸。但是,上述方法均存在技术不足。例如第一种方法的技术不足为:通过人工进入钢管柱与钢护筒之间的空隙,采用扳手进行人工拆卸,一方面操作面狭窄、作业空间非常有限而不利于人工操作,另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而不利于施工者的人身安全;第二种方法的技术不足为:利用挖掘机对此孔周边进行放坡开挖,露出钢管柱与工具节的连接部位,再对此部位进行回填处理,因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施工周期延长。因此,亟需新的一种支撑结构的连接件拆卸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例如,公开号为CN21176124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管路法兰螺栓拆卸工具。该管路法兰螺栓拆卸工具,包括:两个弧形卡块;两个T形槽,两个所述T形槽分别开设有在相应的弧形卡块上;框板,所述框板的一侧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T形槽内;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所述框板的一侧并与所述框板活动连接;方形块,所述方形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方形块上。该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法兰螺栓拆卸工具能够安装多种不同尺寸的套筒,配合多种不同尺寸的套筒能够拆除多种尺寸的螺栓螺母,且体积重量相对于同等功效的扳手小,更便于携带,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再例如,公开号为CN210650516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法兰螺栓拆卸装置,包括固定块、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固定块的中部设有阶梯型U型卡槽,固定块在阶梯型U型卡槽的两侧位置对应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对应旋装在固定块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中。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优点,可有效提高拆卸法兰螺栓的效率,并能避免法兰螺栓损坏。
本发明人在认真研读以上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后,发现以上实用新型均存在以下技术不足:在需拆除的管路法兰或者连接件等位于狭窄空间时,工作人员不便于携带该实用新型工具接近管路法兰或者连接件;即便工作人员能够接近管路法兰或者连接件等,由于操作面狭窄,进而造成工作人员使用该实用新型工具的效率极低,此外在狭窄的操作面作业也不利于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若将管路法兰或者连接件周围的障碍物清除,例如利用挖掘机对管路法兰或者连接件周围进行放坡开挖,露出管路法兰或者连接件的连接部位,再对此部位进行回填处理,势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施工周期延长;上述方案也不能保证在拆除连接结构的螺栓、螺母等连接件时不发生掉落,因而掉落回基坑或者坑洞的螺栓、螺母等连接件可能落入已安装入基坑的钢管柱的螺栓孔中,而造成无法继续在该钢管柱之上安装后续所需的钢管柱等结构。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76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