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供氧自循环系统的鱼缸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28041.7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3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付洪宇;斯杰里马赫·亚历山大;张彤;张昊;孙柏刚;杜巍;罗庆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常建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供氧 循环系统 鱼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供氧自循环系统的鱼缸,该鱼缸包括缸体和供氧自循环系统;供氧自循环系统包括增氧泵、驱动电机、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以及支架;增氧泵包括壳体、定子、转子以及进气管;定子的顶面和底面均与壳体固定连接;转子同轴地安装于定子内,转子与定子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壳体设置有顶部法兰、第一通孔、底部法兰、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定子设置有沿其内周面分布的多个平面以及与每个平面一一对应的阶梯孔;每个平面均偏心地开设有缝隙,缝隙形成阶梯孔在定子的内侧的开口,在缝隙的一侧形成扩张区、且在另一侧形成收缩区;阶梯孔连通内腔体和外腔体。上述鱼缸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摩擦损失小、振动小、噪声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缸增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供氧自循环系统的鱼缸。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鱼缸供氧装置一般叫做氧气泵,也叫增氧泵、空气泵、打氧泵等,主要通过分散空气法产生微气泡,在静态导流涡轮和滤网组合机构中通过高速剪切、搅拌等方式将空气反复剪切破碎,混合于水中以产生微气泡,从而使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体充分接触,使氧气融入水中,从而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以保证耗氧类生物的生长需求。
但是,通过分散空气法产生微气泡进行水体增氧的供氧装置具有结构复杂和噪音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供氧自循环系统的鱼缸,该鱼缸的增氧泵采用摩擦空化和摩擦迸流原理,通过相对转动且非接触的转子和定子即可产生大量气泡,无需叶片和滤网进行空气切割,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摩擦损失小、振动小、噪声低的优点;同时,由于该鱼缸的增氧泵在极低功耗下即可稳定产生大量气泡,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由蓄电池储能,使得该供氧自循环系统可实现昼夜24小时绿色供氧自循环。
本发明采用以下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供氧自循环系统的鱼缸,该鱼缸包括缸体和安装于所述缸体的供氧自循环系统;
所述供氧自循环系统包括增氧泵、驱动电机、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以及支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蓄电池以及所述驱动电机依次电连接;
所述增氧泵包括壳体、定子、转子以及进气管;所述定子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顶面和底面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定子之间形成外腔体;
所述转子同轴地安装于所述定子内,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并在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形成内腔体;
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子的顶部法兰和与所述内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子的底部法兰和与所述内腔体连通的第二通孔,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外腔体连通的第三通孔;
所述定子设置有沿其内周面分布的多个平面以及与每个所述平面一一对应的阶梯孔;每个所述平面均偏心地开设有沿所述定子的轴向延伸的缝隙,所述缝隙形成所述阶梯孔在所述定子的内侧的开口,在所述缝隙的一侧形成扩张区、且在另一侧形成收缩区;所述阶梯孔连通所述内腔体和所述外腔体;
所述进气管的底端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顶端伸出于所述缸体;
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并且输出轴与所述转子固定连接;
所述进气管、所述第三通孔、所述外腔体、所述阶梯孔、所述内腔体以及所述第一通孔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流动通道,所述进气管、所述第三通孔、所述外腔体、所述阶梯孔、所述内腔体以及所述第二通孔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流动通道;
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顶部;
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并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子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支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子为顶部直径大、底部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80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