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阿加曲班21(R)和21(S)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8493.5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03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何雄;刘选;贺莲;张静;杨世平;刘达;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5/068 | 分类号: | C07K5/068;C07K1/30;C07K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59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阿加曲班 21 映异构体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阿加曲班21(R)和21(S)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方法,该分离方法以21(S)与21(R)的阿加曲班非对映体混合物为原料,初始原料阿加曲班21(R)与21(S)的比例是:21(R)∶21(S)=52∶48。本发明通过结晶法对阿加曲班两个非对映异构体21(S)和21(R)实行分离,该分离方法显著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析出固体的结晶度,该方法所获得的阿加曲班两个非对映异构体21(S)和21(R)具有较为理想的收率和纯度,而且通过该方法,首次获得了阿加曲班两个非对映异构体21(S)和21(R)的单晶体,确定了阿加曲班两个非对映异构体21(S)和21(R)的晶胞参数、空间群、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以及分子在空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阿加曲班21(R)和21(S)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阿加曲班(Argatroban)是(2R,4R)-4-甲基-1-[N2-((R,S)-3-甲基-1,2,3,4-四氢-8-喹啉磺酰基)-L-精氨酰基]-2-哌啶羧酸一水合物的通用名称;相应的英文名为:rgatroban(hydrate);Argatroban(2R,4R)-1-[(2S)-5-[(Aminoiminomethyl)amino]-1-oxo-2-[[(1,2,3,4-tetrahydro-3-methyl-8-quinolinyl)sulfonyl]amino]pentyl]-4-methyl-2-piperidinecarboxylic acid,分子式为:C23H36N6O5S•H2O,相对分子量为:526.66,化学文摘号为:74863-84-6;其化学成分是21(R)和21(S)阿加曲班的混合物,通常两者的比例约为64∶36,其结构式为:
阿加曲班是由日本三菱(Mitsubishi)化学研究所最早研制合成的抗血栓药,于1990年在日本上市,2001年在韩国上市。首先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然后开始将其用于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以及心肌梗死溶栓的辅助治疗,并用于在抗凝血酶(AT)缺乏患者进行血透时的抗凝处理。
2000年,FDA批准了史克必成(SmithKline Beecham)和得克萨斯生物技术公司(Texas Bitechnology)的可注射抗血栓小分子药物阿加曲班(argatroban,Novastan),应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及肝素诱导的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症(HIT),以及用于对需要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病人的治疗。2003年3月5日在美国中风学会第28届国际中风大会上公布的多中心二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阿加曲班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阿加曲班晶型研究现状:阿加曲班是L-精氨酸的衍生物,其只与凝血酶活性位点相互作用,是凝血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现报导的Argatroban(阿加曲班)合成路线都是以硝基-L-精氨酸为起始原料、以哌啶羧酸酯或喹啉磺酰氯缩合先后次序不同,构成两条主要路线。当首先与哌啶羧酸酯缩合时,称氨基保护法;硝基-L-精氨酸的氨基用t-Boc保护、再与哌啶羧酸酯缩合、去Boc保护基、与喹啉磺酰氯缩合、酯水解、氢化去硝基得阿加曲班。若首先与喹啉 磺酰氯缩合时称非保护法:硝基精氨酸与喹啉磺酰氯缩合后再与哌啶羧酸酯缩合、酯水解、氢化去硝基,得目标产物。实验证明不论采取哪条路线,其产物阿加曲班均是21(R) 和21(S)的混合物,比例约为R:S=64∶36。21(R)和21(S)物化性质极为接近,这两种异构体都具有生物活性,但21(S)阿加曲班的效力是21(R)阿加曲班的两倍,在21(S)阿加曲班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是21(R)阿加曲班的五倍。21(R)和21(S)物化性质极为接近,彻底分离难度很大,现已报导衍生后制备色谱分离,柱层析法和proteina亲和层析法,这些方法分离量小、收率低,尚达不到实用级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84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