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料、砂料的级配均化混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9427.X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0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邦宪;郑青;孙继亮;褚彪;江凌;刘昊;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建材(合肥)粉体科技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9/08 | 分类号: | B01F9/08;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级配均化 混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料、砂料的级配均化混合装置,在所述的回转内筒体的外壁均匀固定有多个内筒长叶片和内筒短叶片,在所述的外筒回转体的内壁均匀固定有多个外筒内螺旋叶片,在所述的外筒回转体的一端设有入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仓,出料仓的侧面设有出料口,所述的外筒回转体通过外筒传动电机带动转动。本发明可以根据不同的混合物料及混合产量来进行调节。实现精确的连续生产要求。在混料过程中产生的含尘风经收尘装置收集净化。物料可以实现该设备在负压下工作,运行中无需水资源和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小,环保无扬尘点,无粉尘污染,生产环境好,可有效地减轻现有生产设备造成的环境、水和土地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料、砂料的级配均化混合装置,是机制砂、尾矿废石利用、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等制砂行业的粉体、颗粒体混合均化设备,也适用于化工、冶金、电力、矿山、制药、稀有金属等行业粉料、颗粒体物料的混合。
背景技术
在水泥生产和机制砂的生产制备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空气分选设备和机械筛分设备来制备出所需的一定颗粒直径粒度的粉状物料和颗粒状砂石料。在商品混凝土生产时,混凝土为了达到一定的强度及性能要求,需要多种颗粒粒径的组份的粉状物料和一定粒级的颗粒状砂石骨料混合,生产成品混凝土。我国机制砂石制备、建筑废弃混凝土和尾矿废石回收利用制砂行业等技术研究不深,大部分采取原始掩埋、部分制砂生产线整体工艺简单粗糙、设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自动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差,无优质机制砂产品等问题。机制砂制备一般采取湿法工艺、半干法工艺和干法工艺,但成品机制砂级配工艺目前在国内尚未出现,本发明根据机制砂配制工艺,依据建筑用砂标准,在机制砂制备时,分选出不同粒径的半成品,如分为粗砂(粒径在2.36~4.75mm)、中砂(粒径在1.18~2.36mm)、细砂(粒径在0.075~1.18mm)、细粉(≤0.075mm)等,在制备成品机制砂时,根据各粒径含量和实际需要,定量匹配各粒径段,实现产品合理级配,应用本发明混合后,达到生产高品质机制砂的目的。目前较多的干法物料混合机一般采用搅拌轴加叶片的型式,传动单元带动轴系和叶片旋转,物料一边混合一边向前推进,直至混料机出口,在此混合型式的基础上,有增加气力辅助混合的设备。但这些型式的混料设备一般适用于粉料的混合,对颗粒料的混合容易产生离析、混合不均的现象。且颗粒的物料对搅拌叶片的磨损也会十分的严重。原有的混料技术已无法满足现在新工艺的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粉料、砂料的级配均化混合装置,根据不同混凝土对砂的要求,配制出所需要的砂石混合粉粒料,生产出高性能混凝土产品。本发明专利拓展了现有生产机制砂的工艺和装备,解决现有工艺和设备生产成品级配不合理、混合料混合不均、不能生产高品质机制砂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粉料、砂料的级配均化混合装置,包括有外筒回转体和回转内筒体,所述的回转内筒体位于外筒回转体的内部,回转内筒体与外筒回转体之间构成混料腔,在所述的回转内筒体的外壁均匀固定有多个内筒长叶片和内筒短叶片,所述的内筒长叶片和内筒短叶片间隔设置,在所述的外筒回转体的内壁均匀固定有多个外筒内螺旋叶片,在回转内筒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转轴,转轴分别穿出外筒回转体,一端的转轴连接有轴承座一,另一端的转轴依次连接有轴承座二和内筒传动电机;在所述的外筒回转体的一端设有入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仓,出料仓的侧面设有出料口,所述的外筒回转体通过外筒传动电机带动转动。
在所述的外筒回转体的外圈设有外筒轮带圈,所述的外筒传动电机上连接有外筒传动托轮,所述的外筒传动托轮支撑外筒轮带圈,所述的外筒传动托轮通过托轮轴承组支撑,外筒传动电机带动外筒传动托轮转动,进而带动外筒回转体转动。
所述的外筒回转体和回转内筒体转动方向一致。
所述的内筒传动电机是通过传动减速器和传动联轴器与轴承座二连接的。
在所述的出料仓上还设有除尘通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建材(合肥)粉体科技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建材(合肥)粉体科技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94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