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限空间内的拔桩方法及拔桩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30317.5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4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松;王彦伟;李兵;弓建春;王向飞;刘福林;陈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9/02 | 分类号: | E02D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欣欣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限 空间 方法 拔桩机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限空间内的拔桩方法及拔桩机,拔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拔桩机,所述拔桩机包括拔桩用支撑基础、拔桩用上支顶装置和顶升组件。将所述拔桩用支撑基础设置在桩体的外周面,将所述拔桩用上支顶装置固定在所述桩体,将所述顶升组件安装在所述拔桩用支撑基础,并支顶所述拔桩用上支顶装置。令所述顶升组件顶升,使得所述拔桩用上支顶装置上升并带动所述桩体拔升。将所述拔桩用上支顶装置向下移动一定距离,然后再次将所述拔桩用上支顶装置固定在所述桩体,令所述顶升组件顶升,重复此步骤,直至所述桩体完全拔出。本申请的拔桩方法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并且所需空间极小,同时各部件可重复利用,大幅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土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限空间内的拔桩方法及拔桩机。
背景技术
水下钢管桩主要作为施工栈桥中的临时设施进行使用,钢管桩使用量大,使用范围广。如果单纯作为施工栈桥使用,在桥侧建立,待项目完成后可以直接拔出,上部操作空间不受限制。然而实际工程很多水上项目中钢管桩作为一种临时设施应用于桥梁箱梁的生产过程中,在钢管桩是架设贝雷梁,上面搭设脚手架,形成满堂支架,在满堂支架上铺装模板,再进行箱梁浇筑,待桥梁建成后,满堂支架和贝雷梁依次拆除,就只剩钢管桩在水中,这时的钢管桩位于桥梁正下方,在拔除时施工空间受限,大型施工机械无法进入桥下,这就使得有限空间的拔桩显得尤为困难。
目前,国内外对于有限施工空间的水下钢管桩拔桩方法。如借助浮船、震锤、牵引卷扬机和拔桩反力支架等构件进行拔桩施工,主要是通过震锤的震动使得桩周围的土松散,从而减小桩和土的侧摩阻力,利用反力支架改变卷扬机传递来的力的方向,卷扬机在装置中主要提供拔桩的动力。存在拔桩设备复杂,拔桩设备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有限空间内的拔桩方法及拔桩机,能够使得有限空间钢管桩拔桩施工简便,拔桩成本低、效率高。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限空间内的拔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拔桩机,拔桩机包括拔桩用支撑基础、拔桩用上支顶装置和顶升组件。将拔桩用支撑基础设置在桩体的外周面,将拔桩用上支顶装置固定在桩体,将顶升组件安装在拔桩用支撑基础,并支顶拔桩用上支顶装置。令顶升组件顶升,使得拔桩用上支顶装置上升并带动桩体拔升。将拔桩用上支顶装置向下移动一定距离,然后再次将拔桩用上支顶装置固定在桩体,令顶升组件顶升,重复此步骤,直至桩体完全拔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拔桩用支撑基础包括支撑体和环形箍部件,支撑体为轴线呈竖直延伸的中空结构,支撑体由环绕竖直线均匀布置的多个支撑单元构成,环形箍部件紧箍在支撑体。将拔桩用支撑基础设置在桩体的外周面,包括:将各支撑单元环绕桩体布置构成支撑体,然后将环形箍部件紧箍在支撑体的外周壁,实现将拔桩用支撑基础设置在桩体的外周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自上至下逐渐扩张。将拔桩用上支顶装置固定在桩体之前,将沙土填充在支撑体的内周壁与桩体的外周壁之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将各支撑单元环绕桩体布置之前,在桩体的外周面铺设沙土,将各支撑单元环绕桩体布置之时,将各支撑单元支撑在沙土,使得构成支撑体之时,沙土填充在支撑体的内周壁与桩体的外周壁之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将拔桩用上支顶装置固定在桩体之后,在位于拔桩用上支顶装置的上方的桩体固定止挡部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拔桩机,包括拔桩用支撑基础、拔桩用上支顶装置和顶升组件。拔桩用支撑基础用于设置在桩体的外周面。拔桩用上支顶装置用于固定在桩体。顶升组件安装在拔桩用支撑基础,并支顶拔桩用上支顶装置,使得顶升组件顶升,拔桩用上支顶装置上升并带动桩体拔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拔桩用支撑基础包括支撑体和环形箍部件,支撑体为轴线呈竖直延伸的中空结构,支撑体由环绕竖直线均匀布置的多个支撑单元构成,环形箍部件紧箍在支撑体的外周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自上至下逐渐扩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03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析铸坯中稀土分布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五轴抛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