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1308.8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1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东;丁巧蓓;李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21/59;G01N1/34;G01N1/4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刘宏 |
地址: | 41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元素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包括解析炉、解析管道、氧化炉和检测器,所述解析炉包括解析炉管和设于所述解析炉管内的滤膜,以及布设于所述解析炉管上并用于对所述滤膜加热的解析炉加热装置,所述解析管道与所述解析炉管连通,所述氧化炉环绕所述解析管道的外周设置并在相对的两端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氧化炉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解析管道连通,所述检测器与所述出气口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中,氧化炉环绕解析管道的外周设置,使解析炉与氧化炉之间的整体气路都处于高温状态,削弱解析管道对解析气体的吸附能力,减少样品损耗,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质量检测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空气质量问题日益严峻,对空气中的有机碳、元素碳含量进行检测对研究大气化学反应和污染物的源解析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当今环境监测领域的热点。
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主要由解析炉和氧化炉组成,工作原理为将采集一定体积的环境空气吹入解析炉内由解析炉内的滤膜过滤并收集出空气中的颗粒物,然后向解析炉通入无氧载气使滤膜处于无氧环境中,此时对解析炉进行逐级升温,使滤膜表面的有机碳热解并逸出进入氧化炉内氧化转换为二氧化碳,再向解析炉通入有氧载气使滤膜处于有氧环境中,继续对解析炉逐级升温,使滤膜中的元素碳热解并逸出进入氧化炉内氧化转换为二氧化碳,从而通过二氧化碳检测器检测氧化炉输出的二氧化碳浓度计算出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含量,或者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甲烷转换炉转换成甲烷后进入甲烷检测器检测,通过检测甲烷的浓度计算得出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含量。
然而,由于解析炉和氧化炉相互独立设置,二者需采用气体管道进行连接,在解析炉中加热解析出的气体需通过气体管道再进入氧化炉,导致解析炉和氧化炉之间存在低温区域,有机碳和元素碳容易在低温的气体管道中产生吸附损耗,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以解决现有解析炉和氧化炉相互独立设置,存在低温区以致有机碳/元素碳在管道中吸附,从而使得机碳/元素碳检测的准确性不高以及仪器体积大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包括解析炉、解析管道、氧化炉和检测器,所述解析炉包括解析炉管和设于所述解析炉管内的滤膜,以及布设于所述解析炉管上并用于对所述滤膜加热的解析炉加热装置,所述解析管道与所述解析炉管连通,所述氧化炉环绕所述解析管道的外周设置并在相对的两端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氧化炉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解析管道连通,所述检测器与所述出气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氧化炉包括套设于所述解析管道上的氧化炉管和设于所述氧化炉管内的氧化剂,以及缠绕于所述氧化炉管外周的氧化炉加热装置,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氧化炉管远离所述解析炉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还包括设于所述解析炉与所述氧化炉之间的隔热层。
优选地,所述解析炉还包括环绕所述解析炉管的外周设置并与所述解析炉管共同围合成的密封腔,所述解析炉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还包括进气阀组,以及均与所述进气阀组连接的第一输气管道和第二输气管道,所述第一输气管道与所述密封腔连通并用于将所述进气阀组输出的保护气体导入所述密封腔内,所述第二输气管道与所述解析炉管连通并用于将所述进气阀组输出的大气样品导入所述解析炉管内。
优选地,所述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还包括动力泵、排气电磁阀、第一排气管道和第二排气管道,所述第一排气管道与所述密封腔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道与所述解析管道连接,所述排气电磁阀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两个所述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管道、第二排气管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动力泵连接并可切换地与两个所述输入端中的其中一个输入端导通。
更优地,所述第一排气管道和所述第一输气管道分设于所述密封腔相对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13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