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肉鸡饲料转化效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933014.9 申请日: 2021-08-13
公开(公告)号: CN113699250A 公开(公告)日: 2021-11-26
发明(设计)人: 郑麦青;赵桂苹;文杰;崔焕先;刘冉冉;刘丽;杜永旺;李森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6888 分类号: C12Q1/6888;C12N15/11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孙怡
地址: 100091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肉鸡 饲料 转化 效率 性状 相关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分子标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与肉鸡饲料转化效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中,所述分子标记包括rs14219226,其含有肉鸡2号染色体上第90,963,291bp处多态性为C/T的核苷酸序列;rs14342189,其含有肉鸡3号染色体上第38,794,074bp处多态性为C/T的核苷酸序列;rs318129041,其含有肉鸡4号染色体上第35,414,875bp处多态性为T/C的核苷酸序列;rs315853113,其含有肉鸡15号染色体上第4,012,956bp处多态性为T/A的核苷酸序列;rs733815383,其含有肉鸡18号染色体上第3,276,056bp处多态性为C/T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预测准确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标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与肉鸡饲料转化效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肉鸡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肉鸡产业包括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两部分。而无论是白羽肉鸡还是黄羽肉鸡,都面临着腹脂沉积过多的问题,腹脂过度沉积对肉鸡的生产和消费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降低胴体中瘦肉比例、降低饲料转化效率等。饲料成本占肉鸡生产成本的70%,尤其是市场行情变动易导致饲料原料的价格飞涨,因此降低腹脂沉积,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减少饲养成本是肉鸡育种中的重要目标。

在2001年Meuwissen等提出利用覆盖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高密度分子标记进行个体育种值估计的方法。在2006年,Schaeffer等在奶牛的研究当中,使用基因组选择与后裔测定方案进行比较,发现基因组选择提高了近2倍的遗传进展,减少了92%的饲养成本。选择合适的计算模型对肉鸡的育种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基因组选择有不同模型,其预测的准确性也各有优劣。为减少基因分型的成本,有学者提出了结合系谱信息的一步法。而现在,结合先验信息的基因组选择被证实有利于提高预测准确性。整合生物学先验GS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选择合适的先验信息。理论上,任何能够影响表型的各组学数据都可以成为GS的生物学先验信息,因而先验信息可包括基因组、表观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以及功能注释等信息。袁泽湖的研究发现,添加前期基于高密度分子标记的GWAS结果,可以提高GBLUP、BayesR等方法的预测准确性。

脂类为生物体供应能量,但脂肪沉积过多会对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如诱发健康问题、降低饲料利用效率等。从大量的研究报道及选择的实际效果来看,对鸡体内脂肪沉积控制的常规选择是从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两个方面进行:直接选择,即对腹部脂肪重或腹脂率进行选择;间接选择,即寻求活体度量体脂或腹脂量的间接选择指标对其选择,以最终实现对鸡体内脂肪沉积的控制。在肉鸡的实际生产当中,还是以直接法选择全同胞个体屠宰测定腹脂重和腹脂率为主。有必要对更快速、有效的选择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肉鸡饲料转化效率性状显著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高效肉鸡选育方法。

高效肉鸡指饲料利用效率高、腹脂率低的优质肉鸡。

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定义为实际采食量与预期采食量之差,将能量分为维持能和代谢能,在个体中的表现的主要是个体代谢效率上的差异,与体重等生产指标不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指标衡量饲料效率。腹脂率为高遗传力性状,剩余采食量为低遗传力性状,二者之间呈强的正相关。

针对育种和生产实践需求,本发明使用双性状模型进行选择选育,以快大型黄羽肉鸡种为素材,通过腹脂和剩余采食量的表型和全基因组SNP测定,筛选并获得显著影响黄羽肉鸡腹脂和剩余采食量的SNP标记。通过在GBLUP方法估计中增加显著SNP权重的方法,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为实现腹脂和剩余采食量的早期选择和性状相关等位基因的快速纯和,加快遗传选择进展提供技术支撑。

具体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30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