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粉虫蛋白替代鱼粉改善大黄鱼肉质的配合饲料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3894.X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8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兵;张智宇;吴阳;苑静;田双杰;麦康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10/22;A23K20/147;A23K20/158;A23K20/163;A23K20/105;A23K20/26;A23K20/24;A23K10/30;A23K20/20;A23K20/174;A23K20/28;A23K20/22;A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粉虫 蛋白 替代 鱼粉 改善 大黄鱼 肉质 配合 饲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粉虫蛋白替代鱼粉改善大黄鱼肉质的配合饲料,其组分及含量包括:鱼粉30.8‑56%,黄粉虫蛋白0‑25.57%,鱼油2.9‑4.4%,微晶纤维素12.33‑14.2%,豆油2%,大豆卵磷脂1.5%,预混料1%,氯化胆减0.2%,添加剂0.3%,磷酸二氢钙1%,含胶海带粉1%,氧化钇0.1%,木薯粉5%,面粉9.8%,谷朊粉5%;所有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本发明通过用黄粉虫替代鱼粉,开发了一种新型蛋白源饲喂大黄鱼。并通过补充添加维生素E,从而有效地提高大黄鱼肌肉抗氧化能力,进而改善大黄鱼肌肉品质。除此之外,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生产的产品适口性好,饲养效率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黄粉虫蛋白与VE联合使用,实现对于大黄鱼饲料的鱼粉替代及大黄鱼肌肉品质的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粉虫蛋白替代鱼粉改善大黄鱼肉质的配合饲料。
背景技术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是我国最大养殖规模的海水鱼类,其体色金黄、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广受人们喜爱,有“海水国鱼”的美誉。2020年,我国大黄鱼养殖产量达23万吨,大黄鱼属于肉食性鱼类,对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需求量在45%左右,在养殖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鱼粉。但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及厄尔尼诺现象等不良气候的影响,用于生产鱼粉的渔业生物资源逐年减少,这导致近年全球鱼粉产量一直在600-700万吨之间波动。鱼粉供需失衡要求必须为大黄鱼饲料开发替代蛋白源。除此之外,大黄鱼养殖产业面临着养殖大黄鱼品质退化的难题。目前大黄鱼养殖模式主要采用阀式网箱养殖,该模式虽获得较高的单产,但养殖的大黄鱼较野生大黄鱼相比存在脂肪含量高、皮肤黄色特征模糊、肌肉风味退化、肉质松散等问题,二者品质相差悬殊。这限制了大黄鱼食用消费,也制约了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现阶段大黄鱼养殖业面临着鱼粉资源短缺和养殖大黄鱼品质下降的问题,寻找合适的鱼粉替代蛋白源及改善养殖大黄鱼的品质是亟需开展工作的重要命题,这对大黄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黄粉虫蛋白替代鱼粉改善大黄鱼肉质的配合饲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黄鱼养殖业面临着鱼粉资源短缺和养殖大黄鱼品质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黄粉虫蛋白替代鱼粉改善大黄鱼肉质的配合饲料,其组分及含量包括:
鱼粉30.8-56%,黄粉虫蛋白0-25.57%,鱼油2.9-4.4%,微晶纤维素12.33-14.2%,豆油2%,大豆卵磷脂1.5%,预混料1%,氯化胆减0.2%,添加剂0.3%,磷酸二氢钙1%,含胶海带粉1%,氧化钇0.1%,木薯粉5%,面粉9.8%,谷朊粉5%;
所有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
进一步的,还包括:
维生素E,所述维生素E以127.5mg/kg~400mg/kg添加至所述黄粉虫蛋白替代鱼粉改善大黄鱼肉质的配合饲料中。
进一步的,其组分及含量包括:
鱼粉30.8%,黄粉虫蛋白25.57%,鱼油4.4%,微晶纤维素12.33%,豆油2%,大豆卵磷脂1.5%,预混料1%,氯化胆减0.2%,添加剂0.3%,磷酸二氢钙1%,含胶海带粉1%,氧化钇0.1%,木薯粉5%,面粉9.8%,谷朊粉5%;
所有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数。
进一步的,还包括:
以400mg/kg添加至所述黄粉虫蛋白替代鱼粉改善大黄鱼肉质的配合饲料中的维生素E。
进一步的,所述预混料包括:
矿物质预混料10%、维生素预混料15%、硫酸镁9%、复合抗氧化剂0.5%、防霉剂2%、氯化胆碱40%、沸石粉2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38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