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子宫宫膜修复凝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4108.8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5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徐丽君;张可研;杨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因诺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6 | 分类号: | A61K9/06;A61K33/38;A61K47/04;A61K47/02;A61K47/54;A61K47/61;A61K47/55;A61K47/10;A61P31/04;A61P15/00;A61P29/00;A61K31/702;A61K31/722;A61K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子宫 修复 凝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子宫宫膜修复凝胶,涉及修复凝胶领域。该一种子宫宫膜修复凝胶,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计算:磷酸和磷酸氢二钠所组成的缓冲液15~25份、壳寡糖纳米银1~5份、甘油3~10份、脂氧素0.1~0.2份、维生素C 0.2~0.5份、维生素B20.1~0.3份,所述修复凝胶的制备方向如下:在室温常压下向缓冲液中依次加入甘油、维生素C、维生素B2、脂氧素均匀搅拌,再加入壳寡糖纳米银后充分搅拌后获得修复凝胶。通过合理搭配,获得对宫膜修复效果好的凝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修复凝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子宫宫膜修复凝胶。
背景技术
子宫是女性内生殖器官之一,是一个空腔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呈倒置的梨形,前面略扁,后面稍突出。子宫可能会产生宫颈炎症、宫颈肿瘤、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发育异常等病变。尤其是经过刮宫术后,对子宫的损伤大,通过需要药物快速修复宫膜。
子宫在体内,使用药物进行修复时,基本上将药物注射至子宫中。由于身体的排异性,所注射的药物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故现有的药物选用同种动物的子宫内膜去细胞基质,用于降低身体的排异性的程度。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其申请号为“201811299403.5”,该专利通过使用同种动物的子宫内膜去细胞基质,提高子宫宫膜的修复效果,该方式在原材料的选用上困难,同时该子宫内膜去细胞基质具有一定的活性,药物存在存储时间受限的问题。
以及阴道的pH的一般小于4.5,经阴道给药时药物性能会受外界pH影响,使得药物作用效果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子宫宫膜修复凝胶,具有子宫宫膜修复效果好、原料易于获取的药物。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子宫宫膜修复凝胶,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计算:磷酸和磷酸氢二钠所组成的缓冲液15~25份、壳寡糖纳米银1~5份、甘油3~10份、脂氧素0.1~0.2份、维生素C 0.2~0.5份、维生素B20.1~0.3份,所述修复凝胶的制备方向如下:
在室温常压下向缓冲液中依次加入甘油、维生素C、维生素B2、脂氧素均匀搅拌,再加入壳寡糖纳米银充分混合后获得修复凝胶。
优选的,所述缓冲液配比磷酸和磷酸氢二钠的含量,使得缓冲液的pH的范围为7~8。
优选的,所述壳寡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3000Da。
优选的,所示缓冲液的配置如下内容:在配置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然后加入磷酸和磷酸氢二钠,待溶液恢复常温后,使用试纸检测溶液的pH,再添加入磷酸和磷酸氢二钠,满足所需的pH后,进行过滤,所得滤液即为缓冲液,备用。
优选的,所述壳寡糖纳米银制备如下:1)将壳寡糖和硫辛酸用EDC[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HS(N-羟基琥珀酰亚胺)交联得壳寡糖硫辛酸聚合物,首先配制5%的壳寡糖水溶液,然后加入1%EDC和0.5%NHS,再取1%硫辛酸溶于15倍体积比的无水乙醇至完全溶解后加入前述溶液,40℃水浴搅拌24h,搅拌结束后置于截留分子量2000Da透析袋中用去离子水透析3天,每12h换水一次,透析截留物加入无水乙醇旋蒸,然后冷冻干燥的壳寡糖硫辛酸聚合物;2)纳米银溶液的制备,取1mmol/L硝酸银溶液10份和401mmol/L柠檬酸钠溶液2份混合后缓慢滴加到30份10mmol/L硼氢化钠溶液中快速搅拌30min,陈化2h得到纳米银溶液;3)将前面冻干的壳寡糖硫辛酸聚合物配制成2mg/mL水溶液,取20份壳寡糖硫辛酸聚合物溶液缓慢滴加到上一步制备的纳米银溶液中,快速搅拌后置于截留分子量10000Da透析袋中透析,最后冷冻干燥即得壳寡糖修饰的纳米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因诺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因诺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41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