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数据分析式智慧城市防涝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4490.2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3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韩会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会丽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G05B19/05;G08B2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分析 智慧 城市 防涝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数据分析式智慧城市防涝控制方法,用于解决防止地上水流对地下设施倒灌的技术问题。一种大数据分析式智慧城市防涝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控制系统接收气象部门推送的气象大数据信息;S2控制系统控制地下通道内报警器,发出报警信息;S3地下通道口处的前挡板和侧挡板竖起,将通道口外下部封闭;S4地下通道口处的压持纵架和压持横架,下移压持前挡板和侧挡板内升降移动的密封挡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城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大数据分析式智慧城市防涝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设施成为城市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例如,为了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问题,越来越多的经济发达城市修筑地铁;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在小区或商场建筑物地下修筑停车上;还有一些建筑体,直接将购物超市建在了地下一层。这些地下设施的通道口,为了防涝,经常会设置排水口。但是,若遇到极端天气,可能会产生外部雨水倒灌的情况;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伴随大数据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若能采用这些技术手段提前预防,将会提高地下设施防涝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数据分析式智慧城市防涝控制方法,用于解决防止地上水流对地下设施倒灌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数据分析式智慧城市防涝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系统接收气象部门推送的气象大数据信息;
S2控制系统控制地下通道内报警器,发出报警信息;
S3地下通道口处的前挡板4和侧挡板6竖起,将通道口外下部封闭;
S4地下通道口处的压持纵架29和压持横架30,下移压持前挡板4和侧挡板6内升降移动的密封挡板7。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2中,通过地下通道口外的水位高度检测开关3,采集水位高度数据。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3中,挡板驱动电机8在驱动前挡板4展开的同时,通过前挡板4两侧的侧板驱动第一转锥齿轮组13和侧板驱动第二锥齿轮组14,分别驱动两侧的侧挡板6展开。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4中,通过通道口处地面以下的底封电杆23驱动底封侧板24对密封挡板7侧方的密封侧卡槽19卡紧,通过底封腔21内下端的底封底板22对密封挡板7底端的密封底卡槽20卡紧。
优选的,通过底封底板22内的底封压力传感器25,检测底封底板22与密封挡板7的底端是否卡紧。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4中,通过压持纵架29外端的横架转向电机31,驱动压持横架30相对压持纵架29的折叠或展开。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4中,通过压持纵架29前端的前辅助密封转向电机34,带动纵向折叠在压持纵架29上的前辅助密封条33相对压持纵架29呈竖向状态;通过前辅助密封顶移电杆35带动前辅助密封条33移动至压持纵架29的下方,与前挡板4和侧挡板6的对接处对应设置。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4中,通过压持纵架29后端外侧的后辅助密封转向电机37,带动纵向折叠在压持纵架29上的后辅助密封条36相对压持纵架29呈竖向状态;通过后辅助密封顶移电杆38带动后辅助密封条36移动至侧挡板6的后端上方。
优选的,通过通道口地面以下的托举升降电杆45带动托举板48升降,以及通过托举纵向电杆44带动托举板48相对前挡板4内外移动,辅助通道口处的人、物,向外转移。
优选的,通过通道口上端的顶推电杆39带动顶端板40向外伸出,对上方雨水进行阻挡,防止雨水从上方落入通道口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会丽,未经韩会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44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