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净距多孔洞暗挖隧道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5342.2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5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强;周阳;张鹏;崔玉凤;赵永强;陈克伟;汤明;赵晟;王雄;周辉;杨帆;张冰;王宁;赵建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净距 多孔 洞暗挖 隧道 施工工艺 | ||
本申请涉及小净距多孔洞暗挖隧道施工工艺,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为了解决施工人员的工作量较大的问题,其包括以下步骤:1、在隧道长度方向两端开挖工作井,两个所述工作井包括始发井和接收井;2、从始发井开始沿隧道长度方向朝接收井阶段性地开设若干连接洞,若干所述连接洞围成环状;3、连接洞每开设完成一个阶段,将一个支撑管顶入连接洞内;4、将相邻支撑管相连通,并在支撑管内进行钢筋捆扎;5、向全部支撑管内灌注混凝土,形成钢筋砼;6、开挖钢筋砼内的土方形成隧道。本申请具有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小净距多孔洞暗挖隧道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暗挖隧道施工工艺是指在不开挖地面的情况下,在地下进行的一种隧道挖施工工艺。
公开号为CN113027466A的相关专利提供了一种极小净距隧道暗挖施工工艺,其步骤包括:S1、勘测选择具有一定自立性和稳定性的地层土质;S2、在规划隧道的长度方向两端开挖工作井,并将工作井连通形成隧道;S3、隧道土方开挖;S4、初期支护结构安装、防水层和二次衬砌施工;S5、间岩墙支护结构安装。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专利,发明人认为步骤S4中的初期支护结构安装、防水层和二次衬砌施工,工程繁琐,导致施工人员的工作量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本申请提供小净距多孔洞暗挖隧道施工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小净距多孔洞暗挖隧道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小净距多孔洞暗挖隧道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挖工作井:在隧道长度方向两端开挖工作井,两个所述工作井包括始发井和接收井。
S2、开挖连接洞:从始发井开始沿隧道长度方向朝接收井阶段性地开设若干连接洞,若干所述连接洞围成环状。
S3、顶入支撑管:连接洞每开设完成一个阶段,将一个支撑管顶入连接洞内。
S4、支撑管连通:将相邻支撑管相连通,并在支撑管内进行钢筋捆扎。
S5、灌注混凝土:向全部支撑管内灌注混凝土,形成钢筋砼。
S6、开挖土方:开挖钢筋砼内的土方形成隧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一个阶段的连接洞后,将支撑管顶入连接洞内,支撑管可对连接洞内侧壁进行支撑;通过支撑管的使用,减少了施工人员需进行初期支护结构安装、防水层和二次衬砌施工等操作的情况,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钢筋砼的形成,提高了支撑管对外侧壁土层支撑的稳定性,提高施工人员开挖土方时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步骤S3中,两个轴向相邻的所述支撑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两个所述支撑管通过连接结构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架构可对轴向相邻的两个支撑管进行限位,提高轴向相邻支撑管之间的位置稳定性,减少轴向相邻支撑管之间发生错位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步骤S4中,径向相邻支撑管之间通过顶板和底板进行连通封闭,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可对顶板进行支撑,减少压在顶板上方的土层令顶板与支撑管连接处断裂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始发井的宽度大于二倍支撑管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始发井内放置两个支撑管,以便于施工人员在连接洞外部对两个支撑管进行连接,提高了支撑管之间连接操作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环板和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连接环板同轴且与连接环板侧壁垂直;所述连接环板侧壁与支撑管端壁相贴,所述安装环插设在支撑管内并与支撑管内侧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53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