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空气中大规模固相合成荧光碳点的绿色化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35557.4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63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熊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5 | 分类号: | C01B32/15;C09K11/65;B82Y2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顾艳哲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大规模 相合 荧光 绿色 化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空气中大规模固相合成荧光碳点的绿色化学方法,该方法为,先把碳源制备成尺寸均一的纳米粒子,然后把碳源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到无机固体催化剂中压实,接着在空气中加热,冷却后经过水洗和有机溶剂萃取,获得荧光碳点。本发明方法不需要高温高压反应设备,不需要大量有机溶剂及处理废水废液,绿色环保、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产率高、适合工业化的新路线,这样大规模制造的碳点有望应用于照明显示、荧光防伪、分析检测、光电催化等多个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发光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空气中大规模固相合成荧光碳点的绿色化学方法。
背景技术
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纳米发光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制备技术简便、结构性能稳定、功能多样化、生物安全性好等突出优点,对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碳点的合成制备方法可以分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前者包括石墨直流电弧、球磨石墨粉体、电解石墨电极、激光切割石墨等等,是把已有的碳材料分解成纳米粒子;后者包括高温煅烧、气相沉积、微波消解、电化学合成、高压水热等技术,是从小分子出发,通过化学反应缩合并炭化形成碳点。最近十年,水热/溶剂热合成碳点的路线已经成为主流方法。水热/溶剂热反应能够在150~250摄氏度范围实现很多有机分子的缩合与炭化,稀溶液反应就能形成单分散、高效发光的碳点。然而,这些方法合成碳点的产率和效率都很低,通常经过几天的反应和纯化,最终一锅反应的产品只有几毫克到几十毫克。而且,在反应、清洗、纯化过程中,特别是柱色谱分离,需要消耗大量的溶剂,这些有机溶剂通常无法回收利用,排放会造成污染,甚至毒害健康。对于水热/溶剂热反应,放大规模还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危险。因此,如果在常压空气中通过固相反应就能合成荧光碳点,有望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绿色化学合成,把碳点荧光粉推向市场。
和经典的量子点不同,绝大多数“自下而上”合成的碳点都是炭化聚合物点。碳点生长的过程本质上是自由基反应,而经典量子点的合成是阴阳离子的成盐反应。经典量子点的合成必须在稀溶液中进行,而且要表面配体的保护,否则产品会长得很大,超过波尔直径,失去量子效应。然而,在液相反应中得到的碳点粒径只有几个纳米,即使升高温度、延长时间、提高浓度都不能让碳点长大,因为自由基反应一旦终止就无法进行下去。大量研究已经证明碳点的发光波长和其粒径没有直接的关系,倒是和其表面态关系很大,这不符合量子点的特征。
专利CN108795423B公开了一种高量子产率固态碳点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其原料:邻苯二甲酸氢钾、叠氮钠和硼酸,将原料混合后溶于甲醛溶液并超声溶解,将以上混合溶液置于微波炉中以225-750W的功率加热4-10min,反应结束后液体完全蒸发,得到白色粉末,即为氮硼掺杂的碳点(NBCDs)。专利CN105914353B公开了一种形貌可控的碳量子点/钴酸镍复合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1)将碳量子点粉末、六水合硝酸镍、六水合硝酸钴和尿素溶解于水和乙醇形成的混合溶剂中,混和后置于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并加入泡沫镍,密封后加热反应,冷却后取出泡沫镍冲洗、烘干;(2)将烘干后的泡沫镍进行热处理得到以泡沫镍为基底的碳量子点/钴酸镍复合电极材料。然而,现有已公开的专利制备过程仍比较复杂,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污染性,不利于工业放大及大规模合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规模固相合成荧光碳点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得到的产品发光性能好、产量产率高,而且是一个绿色化学过程,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人员的危害,有力地推动碳点的制造从实验室向工厂转变,最终让这种创新材料造福社会。
发明人基于对自由基反应原理深入的研究,认为一定量的碳源分子,在一个有限的微纳空间内快速反应,理应只生成一个碳点。如果先把碳源加工成尺寸均一的纳米粒子,然后均匀分散到大量固体催化剂中压实,再进行热催化缩合炭化的反应,这样快速生成的碳点不会团聚结块,其表面态能够获得良好保护。大量实验证明了这个设想是正确的。另外,通常碳点溶液干燥时,碳点的荧光通常因聚集效应(ACQ)而猝灭。但是,本发明提出的固相合成法,在某些条件下能制备出固态发光的碳点粉末,因为某些催化剂能够对碳点表面进行掺杂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55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