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体内纳米污染物的成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5565.9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5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盛国平;周洪志;杨传旺;谢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卢敏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体内 纳米 污染物 成像 检测 方法 | ||
1.一种生物体内纳米污染物的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纳米颗粒表面先包裹拉曼活性分子,再包裹待检测的纳米污染物,获得核壳结构纳米污染物;
将所述核壳结构纳米污染物加入到生物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使生物体内摄入核壳结构纳米污染物;培养结束后,将受污染生物取出并固定在载玻片上,得到预处理样品;
(2)用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对所述预处理样品进行拉曼检测与成像,得到预处理样品的拉曼光谱;然后根据所述拉曼活性分子的特征峰,对所述拉曼光谱通过成像软件进行处理,得到纳米污染物的拉曼成像图,即可获得纳米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空间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为金纳米颗粒或银纳米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曼活性分子为结晶紫、罗丹明6G、DTTC、DTDC、IR-775氯化物、对硝基苯硫酚、对氨基苯硫酚和对苯二硫酚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污染物为Ag、SiO2、TiO2、MnO2和纳米塑料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为植物、微生物或动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结构纳米污染物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待检测纳米污染物的前驱体溶解在溶剂中,获得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纳米颗粒分散在含表面稳定剂的溶剂中,获得纳米颗粒分散液;然后再加入拉曼活性分子分散液,25-50℃搅拌20min-2h,离心、洗涤,加含表面稳定剂的溶剂重悬至原始体积,获得纳米颗粒/拉曼活性分子分散液;
步骤3、在所述纳米颗粒/拉曼活性分子分散液中加入所述前驱体溶液,水热反应,离心、洗涤、用水分散,即获得核壳结构纳米污染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驱体溶液的浓度为5-50mM;
所述溶剂为乙醇和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表面稳定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聚乙烯吡咯烷酮、十二烷基磺酸钠、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含表面稳定剂的溶剂中表面稳定剂浓度为25-50mM;
所述纳米颗粒分散液中纳米颗粒的浓度为1-10nM;
所述拉曼活性分子分散液的浓度为0.1-1mM,所用溶剂为乙醇、DMSO和DMF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纳米颗粒分散液与所述拉曼活性分子分散液的体积比为10~100:1;
所述纳米颗粒/拉曼活性分子分散液与所述前驱体溶液的体积比为10~10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的方法为:将受污染生物取出并转移在载玻片上,滴上固定液,4~25℃固定10~60min;
所述固定液是由丙三醇或1,2-丙二醇与水按照质量比1:0~4混合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拉曼检测的条件为:
采用633nm或785nm激光,激光能量为10-100%;
光栅为600lines/mm或1800lines/mm;
空间分辨率为1-50μm/pixel,单像素点采集时间为0.001~1s;
光谱采集范围为500~2000cm-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556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