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原地旋转的汽车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36946.9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9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重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重生 |
主分类号: | B60K17/16 | 分类号: | B60K17/16;B60K17/04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1 | 代理人: | 刘政旺 |
地址: | 4211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地 旋转 汽车 及其 应用 方法 | ||
1.可原地旋转的汽车,其特征是:包括车体、动力装置和差减总成;
车体前端两侧设有两个前轮,车体后端两侧设有两个后轮;动力装置安装在车体中部;差减总成的数量为两套,两套差减总成相对布置在车体的前端和后端,位于车体前端的差减总成用于将动力装置的动力传递至两个前轮,以分别驱动两个前轮独立转动,位于车体后端的差减总成用于将动力装置的动力传递至两个后轮,以分别驱动两个后轮独立转动;
差减总成包括差速器、减速器和动力切换组件;
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半轴A、半轴B、半轴齿轮A、半轴齿轮B、行星齿轮A、行星齿轮B和行星齿轮轴;差速器壳内从一端至另一端分别设有轴孔A、腔体C和轴孔B,轴孔A、腔体C、轴孔B依次连通,轴孔A和轴孔B的轴心线重合并对称布置在腔体C的两侧,差速器壳中部设有两条沿腔体C对称布置的短轴孔,两条短轴孔的轴心线重合并垂直于轴孔A或轴孔B的轴心线;半轴A的前端可转动安装在差速器壳的轴孔A中,后端伸出在差速器壳的外部,半轴A在前端的外表面上设有滑动路径E;半轴B的前端可转动的安装在差速器壳的轴孔B中,后端伸出在差速器壳的外部;半轴齿轮A、半轴齿轮B、行星齿轮A和行星齿轮B依次啮合而围成一个闭环,并均位于差速器壳的腔体C中,半轴齿轮A和半轴齿轮B分别固定安装在半轴A和半轴B的端部,行星齿轮A和行星齿轮B分别可转动安装在行星齿轮轴上,并在轴向上被定位;行星齿轮轴的两端固定安装在差速器壳的两条短轴孔内,行星齿轮轴的中部位于差速器壳的腔体C中;
减速器包括从动壳体、减速器壳、输入轴、主动齿A、从动齿B、传动套环及锁止套环;从动壳体可转动的安装在差速器壳的外部,并将差速器壳包容在内,并被轴向定位,其两端分别设有滑动路径A和滑动路径B;减速器壳通过轴承安装在从动壳体的外部,并将从动壳体包容在内,减速器壳与从动壳体之间形成齿轮容纳腔,减速器壳的中部设有连通至齿轮容纳腔的轴孔C;输入轴的两端分别为动力传入端和动力传出端,动力传出端可转动的安装在减速器壳的轴孔C中,动力传入端伸出在减速器壳的外部;主动齿A和从动齿B均位于齿轮容纳腔中,主动齿A固定安装在输入轴的动力传出端上;从动齿B固定安装在从动壳体上,并与主动齿A啮合;传动套环套装在差速器壳上,并与差速器壳同步转动,并被轴向定位,其外圆面上设有滑动路径C;锁止套环与减速器壳固定连接,其外圆面上设有滑动路径D;
动力切换组件包括啮合套A和啮合套B;半轴A上的滑动路径E和从动壳体上的滑动路径A依次接续而形成一条连贯的第一滑动总路径;从动壳体上的滑动路径B、传动套环上的滑动路径C、锁止套环上的滑动路径D依次接续而形成一条连贯的第二滑动总路径;啮合套B滑动安装在传动套环上,并可沿第二滑动总路径滑动,进而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切换,当啮合套B处在第三状态时,啮合套B同时与传动套环和从动壳体接合,当啮合套B处在第四状态时,啮合套B同时与传动套环和锁止套环接合;啮合套A滑动安装在半轴A上,并可沿第一滑动总路径滑动,进而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啮合套A处在第一状态时,啮合套A仅与半轴A接合,当啮合套A处在第二状态时,啮合套A同时与半轴A和从动壳体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原地旋转的汽车,其特征是:两套差减总成的减速器壳均固定安装在车体上,位于车体前端的差减总成的半轴A和半轴B分别与两个前轮动力关联,位于车体后端的差减总成的半轴A和半轴B分别与两个后轮动力关联;两套差减总成的半轴A相对布置,两套差减总成的半轴B相对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原地旋转的汽车,其特征是:减速器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端盖A和端盖B,端盖A和端盖B的中心处分别设有定位孔A和定位孔B,半轴A和半轴B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端盖A的定位孔A和端盖B的定位孔B中;
相应的,锁止套环固定安装在端盖B的定位孔B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原地旋转的汽车,其特征是:从动壳体上的滑动路径A和滑动路径B分别为设在从动壳体的两端的花键,传动套环上的滑动路径C为设在传动套环外圆面上的花键,锁止套环上的滑动路径D为设在锁止套环外圆面上的花键,半轴A上的滑动路径E为设在半轴A上的花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原地旋转的汽车,其特征是:传动套环与差速器壳通过花键连接,以实现传动套环与差速器之间的同步转动。
6.一种汽车应用方法,基于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原地旋转的汽车,其特征是,包括正常行驶应用方法、差速锁定应用方法和原地旋转变向应用方法;
正常行驶应用方法如下:将啮合套A拨动至第一状态,将啮合套B拨动至第三状态;启动动力装置后,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装置-输入轴-主动齿A-从动齿B-从动壳体-啮合套B-传动套环-差速器壳-行星齿轮轴-两个行星齿轮,然后动力分流为两路,一路通过两个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A的啮合关系,将动力传递至半轴A上,另一路通过两个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B的啮合关系,将动力传递至半轴B上;从而通过上述两路动力分别驱动半轴A和半轴B转动,进而驱动两个前轮同步同向转动,驱动两个后轮同步同向转动;
本方法中,车体转向行驶时,处于弯道内侧的前轮和处在弯道外侧的前轮之间形成转速差,则位于车体前端的差减总成的差速器自动触发差速功能,以调整位于车体前端的差减总成的半轴A和半轴B的转速与各自对应的前轮的转弯半径相适应;
本方法中,车体转向行驶时,处于弯道内侧的后轮和处在弯道外侧的后轮之间形成转速差,则位于车体后端的差减总成的差速器自动触发差速功能,以调整位于车体后端的差减总成的半轴A和半轴B的转速与各自对应的后轮的转弯半径相适应;
差速锁定应用方法如下:将啮合套A拨动至第二状态,将啮合套B拨动至第三状态;启动动力装置后,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装置-输入轴-主动齿A-从动齿B-从动壳体,然后动力分流为两路,一路通过啮合套A将动力传递至半轴A上,另一路依次通过啮合套B、传动套环、差速器壳、行星齿轮轴、两个行星齿轮、半轴齿轮B,将动力传递至半轴B上;从而通过上述两路动力分别驱动半轴A和半轴B转动,进而驱动两个前轮保持同向、同步、等速转动,驱动两个后轮保持同向、同步、等速转动;
本方法中,设定半轴A的转动角速度为r,则以半轴A为起点向后追溯动力,半轴齿轮A的转动角速度为r,以半轴A为起点向前追溯动力,啮合套A和从动壳体的转动角速度均为r,以从动壳体为起点向后追溯动力,啮合套B、传动套环、差速器壳、行星齿轮轴和两个行星齿轮的转动角速度均为r;由于半轴齿轮A、半轴齿轮B及两个行星齿轮依次啮合而围成一个闭环,在半轴齿轮A和两个行星齿轮的转动角速度均为r的前提下,半轴齿轮B的转动角速度也被限制为r;此时,差速器内部的各部件均不发生相对转动,差速功能不被触发;
原地旋转变向应用方法如下:
将啮合套A拨动至第二状态,将啮合套B拨动至第四状态;启动动力装置后,动力传递路线为:动力装置-输入轴-主动齿A-从动齿B-从动壳体-啮合套A-半轴A-半轴齿轮A-两个行星齿轮-半轴齿轮B-半轴B;半轴A的转动动力传递至半轴B的过程中,由于半轴齿轮A、半轴齿轮B及两个行星齿轮依次啮合的关系,使半轴B与半轴A转向相反,进而驱动两个前轮或两个后轮同步、反向、等速转动,进而带动车体绕其中心点旋转,实现汽车原地转向;
本方法中,两套差减总成的半轴A相对布置,两套差减总成的半轴B相对布置;
上述三种应用方法中,两个行星齿轮为行星齿轮A和行星齿轮B;
上述三种应用方法中,两套差减总成同步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重生,未经李重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69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卓手机自动化拆解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排水控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