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专用底托防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7281.3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0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岳翠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翠娥 |
主分类号: | H01M50/249 | 分类号: | H01M50/249;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1;H01M10/6556;H01M10/6563;H01M10/6566;H01M10/6568;H01M50/242;H01M50/289;H01M50/5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专用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专用底托防护装置,涉及汽车电池箱防护装置技术领域;为了便于在防护的同时反馈电池箱位置状态;具体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顶部外壁设置有外檐,外檐朝远离防护壳的方向向外侧延伸;所述防护壳底部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散热口,所述防护壳两侧内壁开设有等距分布的滑槽。本发明通过设置金属承托架、弹力囊等结构,当电池箱置于金属承托架上时,对滑杆进行压迫,从而在折皱套圈形变的配合下使导电片接触并导通两个导电头的电路,从而反馈给控制组件,使报警器处于非报警的状态;当电池箱偏移时,滑杆在折皱套圈回弹力作用下脱离导电头,控制组件控制报警器工作,进行报警提示,提升了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池箱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专用底托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电池是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汽车设计中,需要考虑汽车电池箱的安装结构,为了保障汽车电池工作的稳定性,往往在汽车电池箱处设置防护装置,以起到保护、减震等目的,目前的汽车电池箱虽能够满足一定的防护需求,但是,随着汽车的行驶,可能因减震机构的振荡等因素造成电池箱偏移,而驾驶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反馈,导致长时间结构从而造成电池箱的损伤。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1086022.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以保护新型动力电池的散热减震箱,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减震腔,所述减震腔内滑动的设有电池箱,所述电池箱的左端面与所述减震腔的左侧内壁之间、右端面与所述减震腔的右侧内壁之间均固连有支撑弹簧,所述减震腔下侧内壁上设有开口向上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减震弹簧腔。上述专利中的散热减震箱存在以下不足:虽能够满足一定的防护需求,但是,随着汽车的行驶,可能因减震机构的振荡等因素造成电池箱偏移,而驾驶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反馈,导致长时间结构从而造成电池等结构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专用底托防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专用底托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顶部外壁设置有外檐,外檐朝远离防护壳的方向向外侧延伸;所述防护壳底部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散热口,所述防护壳两侧内壁开设有等距分布的滑槽,防护壳两侧外壁固定有与滑槽位置对应的安装室,所述安装室底部内壁粘接有弹力囊,弹力囊顶部外壁粘接有滑座,所述滑座一侧外壁固定有金属承托架,所述金属承托架一端贯穿滑槽伸入于防护壳内侧,金属承托架的数量为四个以上,且位于防护壳内的金属承托架共同构成一个多点支撑结构;所述金属承托架底部外壁粘接有安装座,安装座底部内壁安装有两个导电头,所述金属承托架一端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底部外壁粘接有导电片,导电片与两个导电头位置和尺寸适配,所述导电片顶部外壁与金属承托架底部外壁之间粘接有同一个折皱套圈;所述防护壳一侧外壁固定有控制组件,且防护壳的一侧外壁固定有报警器,报警器和导电头均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两个导电头接入报警器的控制电路。
优选的:所述安装室向下内壁之间固定有同一个导向杆,弹力囊套接于导向杆外部,且滑座滑动连接于导向杆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弹力囊一侧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气孔,气孔的位置与滑槽对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护壳两侧外壁固定有管道护板,管道护板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循环硬管,位于两侧的循环硬管之间均安装有循环弯管,循环弯管位于防护壳底部的内外两侧,管道护板内侧和外侧的循环硬管一端均接有连通管,且两个连通管靠近中心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管道接头。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防护壳底部外壁通过安装支架安装有风机,风机的位置与循环弯管适配;所述防护壳底部外壁固定有安装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护壳底部内壁设置有等距分布的支撑肋条,支撑肋条位于循环弯管的两侧;所述防护壳两侧开设有侧孔,侧孔位于两个相邻支撑肋条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翠娥,未经岳翠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72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