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7433.X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0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苏峰育;代宏博;凌欢;孙方园;田颜清;刘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9/14 | 分类号: | C07D409/14;C09K9/02;G02F1/1516;G02F1/153;G02F1/155;G02F1/16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建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变色 材料 器件 | ||
本发明涉及变色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中化合物具有式(I)所述的结构。本发明的化合物本身具有可见和近红外双光区吸收,制备得到的电致变色器件,当从正电压一直施加到负电压的过程中,经历高透明度的淡黄色、淡紫色、紫色、蓝黑色的颜色转变;化合物可与普鲁士蓝形成光谱上的互补,使得器件在整个可见光与近红外区域内均有较高的吸收值,从而得到可见‑近红外全吸收电致变色器件,其具有快速调节光线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色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或器件的光学属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目前基于紫精材料的电致变色器件主要有两种:1)类似于“三明治”结构,从左到右依次是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储存层、透明导电层;2)凝胶一体化结构,包括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材料/电解质/电极材料、透明导电层)。
传统层状结构的器件电致变色层和对电极层各自以薄膜形态存在,可以组成光谱互补型组合,但是制备过程相对复杂;凝胶一体化器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的优点,但是对各组分材料的溶解性要求比较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所述的结构:
所述式(I)中,M为I或Br。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变色速度快,具有可见和近红外双光区吸收,其制备的器件具有快速调节光线的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如上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B、原料C和第一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于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
所述原料C为碘戊烷或溴戊烷;
所述原料B的具有式(Ⅱ)所述的结构:
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包括如上所述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变色速度快,具有可见和近红外双光区吸收特点,其制备的器件具有快速调节光线的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如上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
本发明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优异的电致变色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隔膜A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个侧面之上,将所述电解质凝胶滴在所述隔膜A的通孔上,再将所述第二导电层覆于滴有所述电解质凝胶的|所述隔膜A上,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相对的侧面镀覆有所述对电极薄膜层,静置后进行封装。
本发明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变色速度快,具有可见和近红外双光区吸收,其制备的器件具有快速调节光线的能力。
(2)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高效。
(3)本发明的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变色速度快,具有可见和近红外双光区吸收特点,其制备的器件具有快速调节光线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74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悬浮称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白血病化疗护理用呕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