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抑垢除垢电化学氧化系统及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8813.5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9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浩然;冯向东;鲁卫哲;李松松;陈彪;余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 | 分类号: | C02F1/46;C02F1/461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除垢 电化学 氧化 系统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抑垢除垢电化学氧化系统,包括:设有废水池、进水泵、第一阀门、电化学氧化反应器、第二阀门;还设有电压反馈自动抑垢系统和电压反馈自动酸洗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提高废水中污染物的氧化处理效率;减少了误操作风险,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系统运维效果和运维效率;在确保低结垢速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酸药剂的使用量,降低药剂成本的同时也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本发明适用于不同领域、不同种类、不同水质废水的电化学氧化处理,能够应对长期连续处理过程中的水质波动变化;本发明采用的设备可靠、安全、易维护,可以作为新系统成套生产,也可在老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电压反馈实现电极抑垢和除垢的电化学氧化系统及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电化学氧化废水处理技术是指在电场作用下,电极表面发生电子转移反应生成氧化活性物质,使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被氧化降解,实现氨氮及各类有机物污染物的降解去除。该技术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无需额外投加药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电厂废水、医药废水、市政污水、印染废水等重度污染废水的处理。
电化学氧化废水处理技术应用过程中,阴极极板表面产生大量OH-,待处理废水溶液中Ca2+、Mg2+等多价阳离子在阴极极板附近的高pH区域极易发生结垢。附着于电极的Mg(OH)2、CaCO3等结垢将将引起反应器堵塞、电极腐蚀、电极电阻增大、电极表面涂层破坏、电化学氧化效率下降、额外能耗增加等问题,成为电化学氧化废水处理工艺应用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针对上述结垢问题,目前主流技术采用定期酸洗的方法来减轻电极结垢带来的危害。定期酸洗指的是根据运行经验或直接观察电极表面结垢情况,使用酸洗剂(通常为盐酸)除去已生成的钙镁垢,酸洗过程需要使用大量药剂,将中断电化学氧化系统的连续运行,并产生大量酸性废水。不仅如此,定期酸洗无法从根本上防止钙镁垢的持续生成,仅能够作为一种应急手段处理已产生的钙镁垢。相同pH进水由于硬度不同,在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内的结垢速率差异很大,难以通过一致手段抑制运行过程中的结垢速率。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电化学氧化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抑垢除垢电化学氧化系统及处理工艺。
这种自动抑垢除垢电化学氧化系统,设有废水池、进水泵、第一阀门、电化学氧化反应器、第二阀门;还设有电压反馈自动抑垢系统和电压反馈自动酸洗系统;电压反馈自动抑垢系统包括储酸罐、电磁计量泵、控制器、电压计、流量计和配套管路;电压反馈自动酸洗系统包括酸洗箱、酸洗泵和配套管路;废水池的出水口连接进水泵一端,进水泵另一端通过进水管道连接电化学氧化反应器,进水泵和电化学氧化反应器之间的进水管道上还设有流量计、第一阀门;电压计电连接电化学氧化反应器,流量计、电压计均与控制器无线连接;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分两路;一路接入出水管道,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另一路接入酸洗箱的入口管道,酸洗箱的入口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除盐水进水管道接入酸洗箱,除盐水进水管道上设有第四阀门;酸洗箱上设有酸洗废水出水管道,酸洗废水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五阀门;酸洗箱连接酸洗泵一端,酸洗泵另一端接入进水泵和电化学氧化反应器之间的进水管道;储酸罐接入电磁计量泵一端,电磁计量泵另一端接入进水泵和电化学氧化反应器之间的进水管道;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电磁计量泵、酸洗泵均与控制器无线连接;酸洗泵和加药泵可通过控制器远程自动或手动控制。
作为优选,储酸罐可设置在较远的位置,容积较大,设置有安全警示标志。
作为优选,酸洗箱设置于电化学氧化反应器旁,容积较小,无需特殊防护措施;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外壳为透明有机玻璃。
作为优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均为电磁阀,可通过控制器远程自动或手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88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背负式红花采摘机
- 下一篇:一种自调质预处理电化学氧化系统及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