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环保的墙面生土抹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9606.1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6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澍;陆文宇;陈立超;魏超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美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F13/02 | 分类号: | E04F13/02;E04F1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环保 墙面 生土 工艺 | ||
1.一种新型环保的墙面生土抹泥工艺,依托已有的墙体主体或者竹木框架进行表面生土浆料涂抹,其特征在于:使用生土材料辅以砂、或掺入经碾压和切割处理的秸秆或者稻壳植物纤维的混合物,其粘稠度介于流质状态与可塑状态之间,作业完成后的抹泥灰饼厚度为5mm~20mm之间,该新型环保的墙面生土抹泥工艺包括内墙单层抹泥工艺和外墙多层抹泥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环保的墙面生土抹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单层抹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水泥压力板拼接固定于内墙上,使之产生一个适合于抹泥区域的垂直立面,结合泥料粘结特性条件,垂直立面的垂直角度≥60度,固定好的水泥压力板在按压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松动迹象;
第二步、将固定麻布用的白胶均匀的涂抹在水泥压力板表面,并将展开的麻布覆盖在白胶上压平,确保麻布将水泥压力板的拼缝完全遮盖;
第三步、将过筛的土和沙按照比例加水搅拌均匀,使混合物达到流质状态,然后将混合物均匀的涂抹在麻布表面,涂抹完成后形成覆盖层;
第四步、制作抹泥用料,按照比例将过筛的土和沙混合,干燥状态下均匀搅拌,再加水搅拌,直至介于流质状态和可塑状态之间,待涂抹层干燥后、泥料制备覆膜养护后,即可开展抹泥施工;
第五步、将墙面涂抹层打湿至潮湿状态,以水不会自然下淌为佳;
第六步、将泥料匀速按压在打湿的涂抹层上;
第七步、在按压抹泥产生一定面积后,需要在抹泥层的可塑性变低前进行按压拖曳找平;
第八步、抹泥找平操作完成后进行压光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环保的墙面生土抹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多层抹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第一层抹泥的目的是作为表层抹泥的载体,需要做到尽量平整,便于表层抹泥在有限的厚度范围内能达到较高的平整度,第一层抹泥应使用比表层抹泥大的粒径颗粒的材料,但不应超过第一层抹泥的设计施工厚度,同时将过筛土和过筛砂的体积比降低,以便能够产生表层轻微裂纹和孔隙供表层抹泥抓握锚定;
第二步、第一层抹泥完全干燥后,进行第二层或表层抹泥施工步骤,在第一层抹泥未干燥的情况下开展下一层施工将会导致第一层在后续收缩过程中将产生的轻微裂纹传导至表层,如果第二层抹泥不作为表层抹泥,则第二层抹泥的施工除材料级配比例外同第一层抹泥相同,二层抹泥的材料最大粒径应较第一层抹泥的最大颗粒粒径尺寸有所降低,且抹泥厚度应小于第一层抹泥厚度,过筛土和过筛砂的体积比应调整为1:(2+N),N=0.1~1;
第三步、表层抹泥,但需要进行表面压光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环保的墙面生土抹泥工艺,其特征在于:先进行内墙单层抹泥工艺后进行外墙多层抹泥工艺,或先进行外墙多层抹泥工艺后进行内墙单层抹泥工艺后,或内墙单层抹泥工艺和外墙多层抹泥工艺同步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环保的墙面生土抹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内墙单层抹泥工艺和外墙多层抹泥工艺之后进行级配调整,所述级配调整如下:
由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黏土材料的液限、塑限、抗拉强度等均有差异,并且根据建造设计要求所要达到的表面肌理也有不同,在使用过筛土体积为1不变的情况下,按照0.2的模数对骨料使用量进行变化,找到以不出现裂纹为要求的最小比值作为最终的级配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环保的墙面生土抹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内墙单层抹泥工艺和外墙多层抹泥工艺之后进行局部抹泥细节补充,所述局部抹泥细节补充如下:
墙、柱间的阳角应在墙、柱抹泥前,应考虑到护角措施,窗、幕墙洞口周边抹泥时,应先将周围有关窗、幕墙的结构连接件安装完毕,并清理周边多余杂质后进行抹泥,抹泥前应对预留孔洞和槽、盒的位置、安装进行检查,槽、盒外口应与抹泥面齐平或低于抹泥面层,抹底层泥后,应把洞、箱、槽、盒周边杂物清除干净,用喷水壶将周边润湿,并用饰面抹泥浆把洞口、箱、槽、盒周边压抹平整、光滑,再进行面层抹泥,抹泥后,应把洞、槽、盒周边杂物清除干净,再将泥浆抹压平整、光滑,不同材质的基体交接处,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加强基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美术学院,未经中国美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96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