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热采稠油集输处理工艺包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2445.1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2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王海燕;王春升;郑晓鹏;尚超;杨天宇;杨泽军;刘人玮;平朝春;王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4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春霞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热采稠油集输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热采稠油集输处理工艺包。所述海上热采稠油集输处理工艺包的结构如下:计量管汇、放喷管汇和生产管汇均与热采井口采油树相连,合格原油/含水原油换热器的冷流出口依次连接第一生产加热器、静电聚结一级分离器、第二生产加热器和静电聚结二级分离器;静电聚结二级分离器的油相出口依次连接电脱泵前过滤器和电脱增压泵,电脱增压泵的出口与电脱水器入口相连,油相出口与合格原油/含水原油换热器的热流入口相连,合格原油/含水原油换热器的热流出口所产合格原油通过泵外输或经冷却后储存;静电聚结一级分离器、静电聚结二级分离器和电脱水器的水相出口连接旋流除砂器后去水处理系统。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海上稠油热采开发工程技术领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热采稠油集输处理工艺包,属于海上热采稠油开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稠油粘度高、密度大,在开发时常常采用蒸汽吞吐、蒸汽驱等开发方式,即向地层注入高温高压的水蒸气,通过加热降低地层原油粘度,将稠油从地层中采出。稠油从地层中采出后,进行工艺处理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稠油粘度高、油水密度差小,稠油脱水非常困难;另一方面,稠油热采通常分为注热、焖井、放喷等一系列过程,采出流体气液量变化大、温度变化大,特别是放喷期这一阶段,变化尤为剧烈;此外,稠油含砂量高,容易造成设备及海管损坏,也由于稠油粘度高,针对稠油直接采用旋流除砂器除砂效果不佳。海上平台的面积非常有限,难以采用陆上的大罐沉降、缓冲等工艺,为了能使稠油热采集输处理工艺在海上顺利实施,需要研发针对性工艺,应对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上热采稠油集输处理工艺包,应用于海上稠油热采开发工程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提供的海上热采稠油集输处理工艺包,包括计量管汇、放喷管汇、生产管汇、放喷罐、合格原油/含水原油换热器、静电聚结一级分离器、静电聚结二级分离器和电脱水器;
所述计量管汇、所述放喷管汇和所述生产管汇均与热采井口采油树相连,其中,所述计量管汇经计量加热器与计量分离器相连,所述放喷管汇与防喷罐相连,所述计量分离器的液相出口、所述放喷罐的液相出口和所述生产管汇均与所述合格原油/含水原油换热器的冷流入口相连;
所述合格原油/含水原油换热器的冷流出口依次连接第一生产加热器、所述静电聚结一级分离器、第二生产加热器和所述静电聚结二级分离器;所述静电聚结二级分离器的油相出口依次连接电脱泵前过滤器和电脱增压泵,所述电脱增压泵的出口与电脱水器入口相连,所述电脱水器的水相出口与旋流除砂器入口相连,油相出口与所述合格原油/含水原油换热器的热流入口相连,所述合格原油/含水原油换热器的热流出口所产合格原油通过泵外输或者经冷却后储存;
所述静电聚结一级分离器、所述静电聚结二级分离器和所述电脱水器的水相出口连接旋流除砂器后去水处理系统。
具体地,所述静电聚结一级分离器和所述电脱水器的水相出口直接与所述旋流除砂器的入口相连;
所述静电聚结二级分离器的水相出口依次连接二级回掺泵前过滤器和二级回掺泵后与所述旋流除砂器的入口相连,所述旋流除砂器入口压力需大于等于200kPaG。
具体地,所述旋流除砂器的液相出口与生产水缓冲罐的入口相连,所述旋流除砂器的固相出口与砂处理系统的入口相连;
所述生产水缓冲罐的出口分出三支,一支经生产水回掺泵入口过滤器与生产水回掺泵相连,所述生产水回掺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生产加热器的入口相连;另一支经动力液增压泵入口过滤器与动力液增压泵的入口相连,所述动力液增压泵的出口与动力液注入泵的入口相连,所述动力液注入泵的出口与动力液注入管汇的入口相连,所述动力液注入管汇的出口与热采井口采油树相连;第三支与水处理系统的入口相连。
具体地,所述放喷罐、所述静电聚结一级分离器和所述静电聚结二级分离器的气相出口通过压力控制阀分别与冷放空管线和氮气维压管线连接,两压力控制阀共同控制罐内压力,保证罐内压力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24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镀液的碳处理系统
- 下一篇:用于精细化学品的改进生产的重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