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膨胀芯骨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3220.8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9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忠;王炜娜;李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空间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25;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蒙建军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膨胀芯骨的使用方法,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芯骨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外套管;在所述外套管的外壁开设有一条从一端到另外一端的断裂缝;由刚性材料制成的内套管;其中:所述外套管的内径小于内套管的外径;所述使用方法包括:S1、将外套管插入极组的中心孔;S2、将内套管插入外套管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使用可膨胀的芯骨,降低了极组向内膨胀空间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减少了电池循环过程中因极片变形导致极片褶皱,进而减少电池析锂、产气、极片粉化、掉料、断裂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膨胀芯骨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随着充放电循环,正负极极片一直处于膨胀收缩的状态(主要为负极片充放电过程嵌锂失锂导致厚度变化),且随着锂电池循环次数增加电解液消耗,副反应加剧,内压升高等因素影响,导致极片变脆、掉料甚至断裂。尤其是圆柱卷绕电池,其极组内部由于存在中心孔导致电池循环过程中极片向内部挤压,随着循环加剧极组内部挤压变形,形成内部析锂极片断裂,电池循环跳水严重者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为解决圆柱电池循环后期因极组变形导致循环跳水问题,电池厂一般采用在中心孔中插芯骨的方法。在中心孔中插入芯骨,减少极组因膨胀向内部挤压的空间降低极组变形,从而减少电池内部析锂、产气、断片等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缺点:因极组卷绕过程中需要预卷几圈隔膜再分别插入正负极极片,极组卷绕完毕后拔出卷针,中心孔失去卷针的支撑后隔膜会向里收缩导致中心孔变小。虽然增加烫孔工序(使用带带温度通孔针对中心孔隔膜进行熨烫定型),但隔膜非常薄且为PP或PE材质还是会产生轻微反弹。如使用和卷针直径相同的芯骨很难插进极组中心孔,且因隔膜非常薄很容易挫伤隔膜导致极组报废,所以电池厂一般使用小于卷针直径0.5~1mm的芯骨插入中心孔中。
这就导致即便插入芯骨但极组仍然有向内部膨胀的空间,芯骨不能完全起到支撑极组的作用。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极片向内挤压产生变形,发生析锂产气等副反应。随着连锁反应的加剧,仍然有电池循环跳水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膨胀芯骨的使用方法,使用可膨胀的芯骨,降低了极组向内膨胀空间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减少了电池循环过程中因极片变形导致极片褶皱,进而减少电池析锂、产气、极片粉化、掉料、断裂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膨胀芯骨的使用方法,所述膨胀芯骨包括:
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外套管;在所述外套管的外壁开设有一条从一端到另外一端的断裂缝;
由刚性材料制成的内套管;其中:
所述外套管的内径小于内套管的外径;
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S1、将外套管插入极组的中心孔;
S2、将内套管插入外套管中。
优选地,所述断裂缝为平行于外套管中心轴的直线缝。
优选地,所述外套管为塑料套管。
优选地,所述内套管为不锈钢管。
优选地,所述外套管的一端为锥头,另一端为平头。
优选地,所述内套管至少一端为锥头。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使用可膨胀的芯骨,降低了极组向内膨胀空间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减少了电池循环过程中因极片变形导致极片褶皱,进而减少电池析锂、产气、极片粉化、掉料、断裂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膨胀芯骨不仅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且插入过程操作简单不会对隔膜造成损伤,同时芯骨直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空间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空间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32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