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循环冷却的蜂窝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44416.9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6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林亚;杨锐;路闯;李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D25/12 | 分类号: | F01D25/12;F01D11/08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刘宇宸 |
地址: | 550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冷却 蜂窝 结构 | ||
1.一种自循环冷却的蜂窝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蜂窝座的座体(1);
存在于座体(1)顶部凹槽底面的多根间隔分布的肋条(2);
座体(1)的前壁面和后壁面上对应设有供气体流动的前端进口槽(11)和后端出口槽(12),空气在进入座体(1)的顶部凹槽后,在多根间隔分布的肋条(2)上形成扰流,相邻蜂窝座之间的座体(1)的顶部凹槽经过前端进口槽(11)和后端出口槽(12)进行气体交换流动;
靠近所述后端出口槽(12)的隔板(13)端部与座体(1)顶部凹槽内壁有间隔,使肋条(2)和座体(1)顶部凹槽的内壁形成尾部凹槽(16),尾部凹槽(16)将左半部流道(14)和右半部流道(15)连通;
所述前端进口槽(11)、后端出口槽(12)位于右半部流道(15),后端出口槽(12)位于尾部凹槽(16)侧壁上,双头螺栓(3)位于远离尾部凹槽(16)的左半部流道(14)内;
在靠近所述前端进口槽(11)的座体(1)顶部凹槽侧边上设有排气用的排气凹槽(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冷却的蜂窝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条(2)浇铸成型存在于座体(1)顶部凹槽底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冷却的蜂窝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固定在座体(1)顶部凹槽底面内的双头螺栓(3),双头螺栓(3)另一端设有自上而下的闷孔,闷孔顶部使用端盖(31)密封固定,双头螺栓(3)靠近端盖(31)底部的侧面设有倾斜的进气孔(32)与闷孔内部连通,双头螺栓(3)闷孔底部侧面设有出气孔(33)与座体(1)顶部凹槽连通,双头螺栓(3)在安装后进气孔(32)暴露在外涵道内,外涵道的冷却气体在压差的作用下从双头螺栓(3)上方的进气孔(32)进入而后经出气孔(33)从座体(1)顶部凹槽的底部排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循环冷却的蜂窝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螺栓(3)焊接固定在座体(1)顶部凹槽底面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循环冷却的蜂窝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31)旋合或胶结密封固定在双头螺栓(3)的闷孔顶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循环冷却的蜂窝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32)和出气孔(33)错位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循环冷却的蜂窝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顶部凹槽内浇铸有密闭在肋条(2)上的隔板(13),隔板(13)将座体(1)顶部凹槽间隔成左半部流道(14)和右半部流道(15),左半部流道(14)宽度大于右半部流道(15)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44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