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信道抗干扰调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4717.1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2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向雪霜;谢海东;徐奕舟;纪楠;陈远清;刘乃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27/36 | 分类号: | H04L27/36;H04L2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谨诚君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8 | 代理人: | 延慧;武丽荣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信道 抗干扰 调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信道抗干扰调制方法及系统,包括:S1.采集环境干扰信号,获取干扰参数与干扰规律;S2.选择调制方式作为初始值,生成初始调制模型;S3.调制模型生成动态对抗干扰信号;S4.利用动态对抗干扰信号强化训练调制模型;S5.判断调制模型是否收敛,若收敛,则继续执行以下步骤,否则循环迭代S3~S5直至收敛;S6.利用调制模型生成待发送调制信号,并计算调制信号经信道干扰后的误码率;S7.将误码率与预设阈值比较,当误码率≤阈值时,抗干扰完成,当误码率>阈值时,循环S3~S6直至误码率小于阈值。本发明可自适应智能寻找最佳抗干扰调制星座图,使误码率逼近理论极限,抗干扰能力强,能适应各类应用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信道抗干扰调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通信领域的系统结构复杂、耗资巨大,且具有重要的民用、军用应用价值。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通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微电子器件也应用于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对电子设备的依赖程度和电磁敏感度大幅度提高。但是,通信系统在无线通信过程中极易受到电磁波或噪声干扰。因此,通信信道的抗干扰技术成为重点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CN106130691B公开了一种基于扩维编码调制的抗干扰保密通信系统与方法,发送端通过之前发送成功的反馈信息生成发送扩维序列,进行扩维编码调制,接收端根据最新接收成功的信息生成接收扩维序列,进行扩维解调译码。上述通信系统可实现信息抗干扰保密传输。中国专利CN101399633B公开了一种里得一所罗门(RS)码结合网格编码调制(TCM)技术的抗干扰方法,该方法的通信系统中采用RS编码、译码器,TCM编码器等,将发送信息进行编码、调制、译码,解决了频挑传输系统的信道编码效率与通信可靠性的矛盾。但上述技术均是从特定编码的调制方面入手研究,没有涉及到具体调制方式的抗干扰研究。
通信调制是一种用来克服信道噪声影响的通信手段。传统的抗干扰通信调制方式包括振幅键控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的缩写)、频移键控FSK(Frequency ShiftKeying的缩写)、相移键控PSK(Phase Shift Keying的缩写)、正交振幅调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的缩写)等,这些方式均是人工按照固定排列规则而设计的。其中,QAM数字调制方式已经从早期2进制、4进制发展到最近包含1024个星座点的1024-QAM调制格式,其传输效率随着星座点数目的增加快速增加。但是不同调制方式的抗噪能力和设计难度也不同,趋势上表现为单个点编码长度越长,信息传递越快,但是抗噪能力却越弱,且优化设计难度也增加。在通信抗干扰方面,虽然传统的调制方式具有很强的应用能力,但尚未达到对应的理论极限,仍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信道电磁波信号或噪声的干扰,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信道抗干扰调制方法及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信道抗干扰调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环境干扰信号,获取所述环境干扰信号的干扰参数与干扰规律;
S2.基于所述干扰参数和所述干扰规律,选择调制方式作为初始值,生成初始的调制模型,并获得其初始权重;
S3.基于所述调制模型,生成动态对抗干扰信号;
S4.利用所述动态对抗干扰信号更新所述调制模型的权重,并强化训练所述调制模型;
S5.判断所述调制模型是否收敛,若收敛,则继续执行以下步骤,否则循环迭代所述步骤S3~S5,直至所述调制模型收敛;
S6.利用所述调制模型生成待发送的调制信号,并计算所述调制信号经信道干扰后的误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47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