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煤矿少控制点层位的精细时深转换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4792.8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8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罗忠琴;金学良;段建华;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卢泽明 |
地址: | 235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煤矿 控制 层位 精细 转换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应用于煤矿少控制点层位的精细时深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两个层位界面,计算并提取两个层位界面的平均速度;
对提取到的平均速度进行数据拟合,建立第一层位界面和第二层位界面平均速度之间的速度关系式;
采用建立好的速度关系式获取控制点少的层位界面的平均速度分布,以控制该层位界面进行精细时深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煤矿少控制点层位的精细时深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并提取两个层位界面的平均速度,包括:
利用geoframe软件分别提取控制点处第一层位界面、第二层位界面的地震层位时间t1、t2,利用公式(1)计算控制点处第一层位界面和第二层位界面的平均速度v1、v2,其中,公式(1)表示为:
v1=(h-h1)*2/t1,v2=(h-h2)*2/t2(1)
其中,h为地震基准面,h1为第一层位界面的标高,h2为第二层位界面的标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煤矿少控制点层位的精细时深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第一层位界面和第二层位界面平均速度之间的速度关系式,包括:
提取控制点处h1、h2、t1、t2的数据,利用共有控制点处第一层位界面的平均速度v1与第二层位界面的平均速度v2,确定第一层位界面与第二层位界面平均速度间的速度关系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煤矿少控制点层位的精细时深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层位界面和第二层位界面平均速度之间的速度关系式表示为公式(2):
v2=a*v1+b (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煤矿少控制点层位的精细时深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建立好的速度关系式获取控制点少的层位界面的平均速度分布,包括:
利用速度关系式计算第一层位界面有控制点,但第二层位界面无控制点处的第二层位界面的平均速度v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煤矿少控制点层位的精细时深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获取到平均速度v2’后,综合平均速度v2与平均速度v2’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插值方法绘制第二层位界面的平均速度网格v。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煤矿少控制点层位的精细时深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公式(3)计算第二层位界面的标高h2’,表示为:
h2’=h-t2*v/2 (3)
其中,h为地震基准面,t2为双程旅行时间,v为平均速度网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煤矿少控制点层位的精细时深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计算得到第二层位界面的标高h2’后,按照转换后的数据生成第二层位界面的等高线平面图并在窗口中实时显示。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煤矿少控制点层位的精细时深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两个层位界面为同一位置附近,同一层位的沉积环境基本一致,且埋深相差不大的两个岩层界面,所述第一层位界面为控制点多的层位界面,所述第二层位界面为需要求取的岩层界面。
10.一种应用于煤矿少控制点层位的精细时深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取单元,用于确定两个层位界面,计算并提取两个层位界面的平均速度;
速度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对提取到的平均速度进行数据拟合,建立第一层位界面和第二层位界面平均速度之间的速度关系式;
转换单元,采用建立好的速度关系式获取控制点少的层位界面的平均速度分布,以控制该层位界面进行精细时深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未经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479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