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岸水域生态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5736.6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9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生;宋育花;赵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生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B3/12;E02B15/00;A01G17/00;A01G22/00;A01G3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陈付玉 |
地址: | 810000 青海省西宁市城***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岸 水域 生态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近岸水域生态修复方法,通过沿水岸线设置的多道平行的固定带、水下固定带和岸基固定带圈定范围,利用预制的T字形固定桩打入河床,并将固定带、水下固定带和岸基固定带固定,从而稳定水岸土壤;同时,在T字形固定桩和混凝土条形成的种植框内,种植各类水挺植物、水生植物、喜水乔木和经济作物,利用水挺植物和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利用喜水乔木的根系固定河岸,同时利用经济作用带来经济效益,种植经济作物时的养分滋养部分通过沟槽的水系滋养水挺植物、水生植物和喜水乔木进一步生长,从而带来较强的可持续性,使得水岸能够长时间保持生态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近岸水域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河流两侧土地的建设力度也逐渐加大,出于对防洪安全的考虑,河流护岸常常采用硬质化护岸形式,这不仅破坏了河岸带的植被结构与近岸带底栖动物的生境,也使得河岸带缓冲、净化面源污染的功能丧失,直接导致水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改变我国当前许多河岸带的病态现状,重建具有活力的河岸带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活力,使众多的河流成为削减污染的绿色通道,成为一个紧迫的技术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仿木桩护岸、混凝土格栅护岸等方法来恢复与重建河岸带生态系统,无论何种方法,均没有将提高河岸带净化面源污染、提高近水域部分的遮阴度,提高近水域生态系统活力与近水域生境质量作为核心。因而,其恢复或重建的河岸带生态系统缺乏活力,与自然的河岸带相比,差距较大。如何重建或恢复具有活力的河岸带生态系统,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近岸水域生态修复方法,能够对河岸生态进行恢复。
本发明的近岸水域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1:沿水岸使用滤网将水体和水面上的杂质清除,并将水岸底部的基底的杂质进行清理;
步骤2:沿水岸开设多条沟槽,使水流入至沟槽内;
步骤3:沿水岸线铺设预制混凝土条,若干混凝土条形成与水岸线重合的固定带,每隔3米设置至少4条与固定带平行的岸基固定带,水下同样设置至少两条与固定带平行的水下固定带,在混凝土条之间打入T字形固定桩,T字形固定桩顶部的横梁将固定带、岸基固定带和水下固定带中的两个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条进行固定,T字形固定桩的竖直部分打入至河床硬质层;
步骤4:T字形固定桩的横梁部分与预制混凝土条形成若干个矩形的种植框,水下的种植框内种植多种挺水植物和水生植物,岸上的距离水岸线3-6米的种植框种植喜水乔木,其余种植框种植经济作物;
步骤5:等待喜水乔木和草本植物生长超过12个月,挺水植物、喜水乔木和草本植物的根系将水岸进行固定后拆除T字形固定桩和混凝土条。
进一步地,预制的混凝土条的长度在1.5-3米之间,所述种植框的面积在4.5-9平米之间,每个所述种植框内均由至少一道所述沟槽经过。
进一步地,所述挺水植物和水生植物包括菖蒲15%、芦苇15%、荷花20%、金鱼藻20%、狐尾藻20%和菹草10%。
进一步地,所述喜水乔木包括柳树40%、落羽杉30%和赤杨30%,所述种植框内先挖掘2-4米的种植坑,再将至少36个月的苗木移栽至种植坑内。
进一步地,所述经济作物包括芋头20%、茭白30%、水芹30%和芡实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生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海生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57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