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的高升力系统及用于其的襟缝翼操纵指令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45856.6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1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连美如;徐德胜;徐向荣;王伟达;曹俊章;刘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13/50 | 分类号: | B64C13/50;B64F5/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易咏梅;李立行 |
地址: | 20012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升力 系统 用于 襟缝翼 操纵 指令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飞机的高升力系统的襟缝翼操纵指令确定方法以及飞机的高升力系统,其中通过具有多冗余度的角度位置传感器配置的襟/缝翼操纵手柄,以及提供了襟缝翼控制计算机对于襟缝翼操纵手柄的指令的匹配和确定机制,从而能够更为可靠地处理和选择手柄指令,进而在更多情形下提供襟缝翼的全速操纵。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飞机的高升力系统的襟缝翼操纵指令确定方法以及飞机的高升力系统,能够在飞行状态中尽可能保证襟/缝翼安全可靠地全速运动,保障飞行安全,同时便于高升力系统的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的高升力系统,并具体涉及飞机的高升力系统的操纵器件、控制器件的指令选择机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飞机的高升力系统的襟缝翼操纵指令确定方法以及一种飞机的高升力系统。
背景技术
飞机的高升力系统,尤其是现代大型飞机的高升力系统一般包括位于机翼前缘的缝翼和位于机翼后缘的襟翼。在飞机起飞、着陆等低速阶段通过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的向外伸出,向下弯曲增大机翼面积改变构型提供飞机升力,以保证飞机合理的滑跑距离和安全的起飞速度,同时改善飞机爬升率、进场速率及进场姿态。
襟/缝翼操纵手柄(全称为,Flap/Slat Control Lever,简称为FSCL)是高升力系统一般使用的操纵器件,用于控制襟翼和缝翼的伸出和收回。FSCL通常安装在中央操纵台上。传统架构的FSCL主要包括一个把手、一根带有力感装置的拉杆,行星齿轮系和四路RVDT传感器等。飞行员首先需提起把手,把手带动拉杆沿滑轨(一般为卡槽形式)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拉杆的力感装置产生提起力和摩擦力。拉杆带动齿轮系旋转驱动RVDT,从而生成襟缝翼控制计算机(全称为Slat-Flap Control Computer,简称为SFCC)可解析的电信号。
襟缝翼控制计算机是高升力系统的重要控制器件,飞机上通常安装两个SFCC,每个SFCC包括2个完全相同的独立通道,即一个襟翼通道(Flap Channel)和一个缝翼通道(Slat Channel)。两个通道可通过物理方式彼此隔离,若一个SFCC失效,缝翼和襟翼功能依然可用,但是将以半速运行。襟缝翼控制计算机的通道控制模块一般由一个控制支路(Control lane)与一个监控支路(monitor lane)组成。如上所述的这种襟缝翼控制计算机的架构,例如如图1所示。图1中具体将襟缝翼控制计算机中的各个通道间的通信连接方式示出为经由CAN总线通信连接,可理解的是,这同样是下文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应用的通道间通信方式。
然而,现有飞机的高升力系统中的SFCC处理和选择手柄(即操纵器件)指令的机制存在一个问题,即现有的解决方案所采用的冗余配置,在遇到一个SFCC失效或者存在其他涉及操纵指令的问题的情形下,虽然通常能一定程度上保障缝翼和襟翼功能可用,但是将以半速运行缝翼和襟翼功能,例如以半速操作飞机的缝翼和襟翼。但是,在飞机的一些工作状态中,以半速运行缝翼和襟翼功能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这使得高升力系统的可用性没能得到最为充分的保障。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用于飞机的高升力系统的襟缝翼操纵指令确定方法以及飞机的高升力系统,以至少部分缓解或解决现有飞机的高升力系统存在的上述缺陷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飞机的高升力系统及其采用的手柄指令确定机制存在一些冗余配置上的不足,因而导致高升力系统的可用性没能得到最充分的保障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用于飞机的高升力系统的襟缝翼操纵指令确定方法以及飞机的高升力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飞机的高升力系统的襟缝翼操纵指令确定方法,所述高升力系统包括:
具有彼此独立的第一襟翼通道和第一缝翼通道的第一襟缝翼控制计算机;
具有彼此独立的第二襟翼通道和第二缝翼通道的第二襟缝翼控制计算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58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