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罗茨风机的接触式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46403.5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9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钟海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吉腾鼓风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23;F16F15/08;F04C2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李猛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风机 接触 减震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罗茨风机的接触式减震装置,属于鼓风机减震装置领域,一种用于罗茨风机的接触式减震装置,本方案通过减震室与交换口处的结构形成双重的减震体系,罗茨风机工作所产生的震动会首先通过弹性外壳传递到减震室,并传递到减震室内所填充的减震球,通过多个减震球之间的撞击削弱上述震动,同时受到压迫减震室会将自身内部存在的部分液压油通过出液口排到过渡室内,再冲破缓冲纤维簇就进入到缓冲室内,而在上述过程中,液压油需要再次对缓冲纤维簇进行做功,进一步消减罗茨风机工作时所产生的震动,形成双重减震的体系,可以实现适用于潮湿的工作环境,不易影响罗茨风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鼓风机减震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罗茨风机的接触式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罗茨风机属容积式风机,叶轮端面、风机前后端盖。原理是利用两个叶形转子在气缸内作相对运动来压缩和输送气体的回转压缩机。这种鼓风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增氧、污水处理曝气、水泥输送,更适用于低压力场合的气体输送和加压系统,也可用作真空泵等。
由于罗茨风机自身结构和工作问题,在鼓风机压缩空气并排出的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的震动,这便造成了罗茨风机在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噪音,一方面对罗茨风机工作环境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减震消音措施不当也易对罗茨风机自身的工作状态造成影响,易造成过量磨损,甚至直接损坏,影响罗茨风机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罗茨风机减震装置大多借助于传统的弹簧和液压减震器等减震装置,这些减震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罗茨风机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减小工作产生的噪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罗茨风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过量磨损,然而罗茨风机的使用环境通常较为潮湿,上述纯机械的减震装置即使做好防锈处理,也容易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中出现锈蚀,影响自身的减震效果,影响罗茨风机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罗茨风机的接触式减震装置,可以实现适用于潮湿的工作环境,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潮湿的使用环境而对自身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不易影响罗茨风机的正常工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罗茨风机的接触式减震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罗茨风机下端的弹性外壳,弹性外壳内固定连接有一对纵向分隔板,两个纵向分隔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相互匹配的横向分隔板,两个横向分隔板远离与自身连接纵向分隔板的一端均向下倾斜,纵向分隔板和横向分隔板将弹性外壳内的空间分为减震室、过渡室和缓冲室三个部分,减震室位于过渡室和缓冲室的外侧,缓冲室位于过渡室的上侧,弹性外壳内填充有液压油,减震室和过渡室内均填充满液压油,缓冲室内液压油占自身空间的四分之一,剩余空间填充标准大气压的氮气,纵向分隔板的下端开凿有出液口,出液口连通减震室与过渡室,出液口内固定连接有与自身相匹配的分隔网,减震室内填充有多个减震球,多个减震球均包括球形外壳和高强度内核,多个高强度内核均位于球形外壳的内侧,球形外壳与高强度内核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连接柱,两个横向分隔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形成交换口,交换口内设有缓冲纤维簇,缓冲纤维簇包括多个弹性纤维,多个弹性纤维的一端与横向分隔板固定连接,多个弹性纤维的另一端相互纠缠形成三维空间立体结构,可以实现适用于潮湿的工作环境,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潮湿的使用环境而对自身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不易影响罗茨风机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罗茨风机包括鼓风机主体,鼓风机主体的一侧设有动力输出端,动力输出端与鼓风机主体之间连接有传送皮带,动力输出端和鼓风机主体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与减震室位置相匹配的承重横梁,通过合理的结构的设计,将罗茨风机工作时所产生的震动引导至减震室处,提高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吉腾鼓风机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市吉腾鼓风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64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