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降低终端寻呼接收开销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7292.X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9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杨黎明;李星宇;王华华;王丹;陈发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68/02 | 分类号: | H04W68/02;H04W76/28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王海军 |
地址: | 40006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降低 终端 寻呼 接收 开销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降低终端寻呼接收开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开机驻留,获取当前TA信息、运营商信息以及存储在存储芯片中的TA列表;根据运营商信息和当前TA信息判断当前TA是否在TA列表中,若在TA列表中,则从存储芯片中提取TA对应的寻呼信息,若不在TA列表中,则探测当前TA的寻呼信息,并更新TA列表;TA列表信息包括TA信息,对应的运营商信息以及寻呼信息;获取的寻呼信息包括寻呼重复次数信息;根据获取的寻呼信息执行改进的寻呼监控过程;本发明综合当前UE的移动速度的快慢、当前信道质量以及寻呼重复发送次数来动态调整UE进行寻呼监控的周期,在不降低寻呼可靠性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寻呼接收的开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降低终端寻呼接收开销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领域中,终端UE都是通过非连续接收的方式进行寻呼的监听的。终端在每个非连续接收周期(DRX)的寻呼时段Po(paging occasion)进行寻呼的监听。运营商的寻呼发送方式:网络发送寻呼的范围是在终端的注册区域,即跟踪区TA内发起的。当UE驻留的TA发生变化,那么网络寻呼的范围就会发生变化。
为了寻呼的可靠接收,运营商会在多个DRX周期的寻呼时段Po重复发送同一寻呼。针对不同运营商,寻呼的重复发送次数不尽一致;针对同一运营商,不同的TA区内寻呼重复发送的次数也可能发生变化。
UE的寻呼接收是一种下行信道的数据接收方法,正确接收并正确解析数据的成功率与当前的信道质量相关。在4G/5G系统中可以使用RSRP、RSRQ以及SINR三个指标来衡量信道质量。在4G/5G系统中,最普遍存在的就是触发寻呼响应(RRC连接建立或者RRC连接恢复)的寻呼。4G下网络可能发起寻呼触发RRC连接建立;在5G系统中,可能发起RRC IDLE下的寻呼触发RRC连接建立,也可能发起RRC INACTIVE下的寻呼触发RRC的连接恢复。
对于触发RRC连接或者RRC恢复的寻呼,在UE隶属的TA区内,进行多个DRX的重复发送,逻辑上UE接收到任意一次寻呼都可以正常的发起寻呼响应(启动RRC连接建立、RRC连接恢复)。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寻呼的可靠接收,UE是每个DRX周期都逐一的监听Po,并接收可能的寻呼数据。但是这种寻呼接收方式使得每个DRX周期内UE都必须从睡眠中醒来,固定的付出监控Po的开销,提高了UE的功耗。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降低终端寻呼接收开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开机驻留,获取当前TA信息、运营商信息以及存储在存储芯片中的TA列表;根据运营商信息和当前TA信息判断当前TA是否在TA列表中,若在TA列表中,则从存储芯片中提取TA对应的寻呼信息,若不在TA列表中,则探测当前TA的寻呼信息,并更新TA列表;TA列表信息包括TA信息,对应的运营商信息以及寻呼信息;所述寻呼信息包括寻呼重复次数信息信息;根据获取的寻呼信息执行改进的寻呼监控过程。
优选的,探测当前TA的寻呼信息的过程包括:采用寻呼重复发送次数探测机制对终端的寻呼重复发送次数进行探测。
进一步的,采用寻呼重复发送次数探测机制对终端的寻呼重复发送次数进行探测的过程包括:判断当前终端的移动状态,若当前终端为高速移动状态,则将寻呼重复发送次数N设置为1,若当前终端不为高速移动状态,则判断终端的回落性;
若当前终端存在回落性,则终端接收到网络采用当前制式下终端标志到回落制式下的终端的标志对UE进行寻呼,每次寻呼均不予响应,且寻呼次数N加1,根据该变化确定当前制式下终端的寻呼次数,直到终端接收到网络采用回落制式的终端标志对用户端的寻呼为止;若当前终端不存在回落性,则判断当前终端是否同时存在新旧终端标志;
若当前终端存在新旧终端标志,则接收到网络采用新标志进行的寻呼,不予响应,且寻呼次数N加1,直到终端接收到网络采用旧终端标志进行寻呼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72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