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钢质冷作模具尺寸稳定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47915.3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7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袁志钟;王梦飞;段旭斌;李表敏;杨海峰;龚雪玲;罗锐;鞠玉琳;曹甫洋;彭敬敦;程晓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冷作 模具 尺寸 稳定性 方法 | ||
1.一种提高钢质冷作模具尺寸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热处理后的钢质冷作模具进行适应性处理;
所述适应性处理为:
将所述热处理后的钢质冷作模具安装到与之配套的材料成型设备上,并加载待被加工材料,进行所述适应性处理;
在工况模拟力作用下,使所述热处理后的钢质冷作模具至少工作100次;所述工况模拟力≥模具服役时所需力;
所述工况模拟力不超过模具服役时所需力的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作模具包括板状落料模具、冲孔模具、圆刀模切模具、弯折模具、修边模具、冷镦模、冷挤压模、冲头模具、压弯模、拉丝模或剪刀模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冷作模具为板状落料模具时,所述模具服役时所需力为1~200吨;
当冷作模具为冲孔模具时,所述模具服役时所需力为1~300吨;
当冷作模具为圆刀模切模具时,所述模具服役时所需力为2000~10000公斤;
当冷作模具为弯折模具时,所述模具服役时所需力为0.5~100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冷作模具的钢材的种类为碳素钢或合金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后的钢质冷作模具的残留奥氏体含量为5%~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后的钢质冷作模具的残留奥氏体含量为5%~10%时,模具工作100~1000次;
残留奥氏体含量为10%~35%时,模具工作1000~10000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性处理后,钢质冷作模具的残留奥氏体含量为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性处理后还包括:对所述适应性处理后的钢质冷作模具进行精加工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791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壁钉钢半成品钢丝的退火工艺
- 下一篇:表面形貌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