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出铁沟稳流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48351.5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4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蔡玮;丛培源;陈金凤;薛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4 | 分类号: | C21B7/14;C21B7/04;C04B35/10;C04B35/622;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出铁 沟稳流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出铁沟稳流器,包括稳流器本体和稳流器底座,所述稳流器本体为球体,所述稳流器底座为块体,所述稳流器底座顶部开设半球体凹槽,所述半球体凹槽半径大于或等于稳流器本体半径,所述稳流器本体设置在半球体凹槽内,所述稳流器底座底部浇注在高炉出铁沟落铁点附近的冲击区。本发明稳流器底座覆盖面广,保证了落铁点的覆盖范围;稳流器本体为球体,且稳流器本体与底座之间留有一定缝隙,出铁口坠落的铁水落在球体的稳流器本体上,球体稳流器本体通过一定幅度的旋转来降低铁水的冲击力,来延长铁沟冲击区的使用寿命,采用稳流器本体与稳流器底座相结合的结构,与铁沟传统的停炉修补相比,只需更换损坏的稳流器本体即可继续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炉出铁沟稳流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高炉炼铁产量常年位居世界首位,而铁沟料作为一种高炉出铁沟用不定形耐火材料,占高炉炉前用耐火材料的70%以上。随着现代高炉技术长寿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高炉出铁沟用耐火材料的使用条件变得更加苛刻。高炉主沟落铁点附件冲击区由于频繁的受到铁水冲击,由于铁水在冲击区运动极为复杂,所以出铁沟冲击区是主沟最薄弱的环节,往往由于冲击区的严重破损导致主沟整体维修。出铁沟冲击区的使用寿命短会导致铁沟维修频率高,影响高炉生产效率。
Al2O3-SiC-C质浇注料以其优异的抗热震稳定性、抗侵蚀性能被广泛的用于大中型高炉出铁沟工作层耐火材料,其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在寿命的长短。目前国内外几乎都是采用水泥结合的Al2O3-SiC-C质铁沟浇注料,但是水泥中的Ca+高温下生成钙长石、钙黄长石等低熔物导致高温性能下降,严重影响了铁沟浇注料的使用寿命。为达到铁沟浇注料无水泥的目的,一般采用氧化硅微粉结合体系或硅溶胶结合体系,然而硅溶胶结合和微粉结合都有早期强度低等无法克服的缺点,使用效果相比水泥结合铁沟浇注料没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修更换方便、使用寿命长的高炉出铁沟稳流器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炉出铁沟稳流器,包括稳流器本体和稳流器底座,所述稳流器本体为球体,所述稳流器底座为块体,所述稳流器底座顶部开设半球体凹槽,所述半球体凹槽半径大于或等于稳流器本体半径,所述稳流器本体设置在半球体凹槽内,所述稳流器底座底部浇注在高炉出铁沟落铁点附近的冲击区。
所述稳流器本体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致密刚玉骨料55~65份、碳化硅粉15~20份、球沥青3~5份、α-Al2O3微粉5~10份、金属硅粉1~3份、致密刚玉粉7~9份,硅溶胶6~8份。
所述致密刚玉骨料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率为:Al2O3含量为97.68%~98.32%,SiO2含量小于1%,Fe2O3含量小于0.15%。
所述致密刚玉骨料粒度为0.076~8mm,其中各粒度致密刚玉颗粒的重量百分率为:粒度5~8mm致密刚玉颗粒含量为26~38%、粒度3~5mm致密刚玉颗粒含量为20~24%、粒度1~3mm致密刚玉颗粒含量为28~32%、0.076~1mm致密刚玉颗粒含量为14~18%;所述致密刚玉颗粒的密度为3.78~3.85g/cm3。
所述致密刚玉粉粒度小于或等于0.076mm。
所述碳化硅粉粒度为0.02~1mm,其中碳化硅的重量百分率大于或等于98%。
所述硅溶胶为JN-40型硅溶胶,其中SiO2的重量百分率大于或等于40%,R2O的重量百分率小于或等于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83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