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50047.4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8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涛;许明杨;张志伟;刘国龙;尤强;张顶立;王忠昶;何历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E02D15/04;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车站 密贴下穿 既有 主动 控制 抬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包括施工准备、注浆孔布置、止浆墙设置、注浆抬升、注浆效果检查。先根据实际现场资料、导洞位置、既有车站与新建车站的相对位置、既有车站变形缝的位置以及密贴下穿施工对既有车站的主要影响区域,编制注浆抬升方案,再采用深孔注浆形成止浆墙,止浆墙形成后采用袖阀管注浆进行注浆抬升既有车站,导洞开挖完成后检查注浆效果,对个别沉降值较大部位进行重复注浆,保证沉降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该方法可以在采用洞桩法施工新建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时主动控制既有车站沉降变形,使下穿段施工在既有车站正常运营条件下完成,确保既有车站及密贴下穿施工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结构施工技术领域,涉及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尤其涉及洞桩法施工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轨道交通开始向立体化发展,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设计理念上建立了地下立体互通理念,这使得上跨下穿既有线路的工程逐渐增多。对于目前国内外密贴下穿工程,主要为新建隧道密贴下穿既有隧道或既有车站工程和新建车站密贴下穿既有隧道工程,新建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工程较少。为方便地铁线路之间的换乘,新建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工程将会越来越多。然而站站密贴下穿施工风险大,对既有车站沉降控制要求高,一般沉降要求控制在3mm之内,要保证在既有线路正常运营的条件下完成下穿段施工,所以控制既有线沉降成为密贴下穿工程施工的要点。
新建车站下穿施工的结构断面相比新建隧道下穿施工明显增大,目前大跨度暗挖工艺主要为中洞法及交叉中隔墙法,然而这两种工法引起的沉降值较大。相比于这两种工法,洞桩法对沉降控制较好,结构受力条件好,可应用于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施工中。但尽管采用洞桩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既有车站产生的沉降值仍然有可能会超过控制值,此时施工将面临巨大风险,对既有车站也会产生严重影响。其中导洞开挖阶段是影响地表沉降及既有车站沉降的主要因素,导洞开挖阶段引起的沉降可占施工总沉降的40%-70%。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洞桩法施工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从而主动控制由于密贴下穿施工造成的既有车站沉降,使既有车站沉降满足要求,保证施工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主动控制注浆抬升方法,新建车站采用洞桩法施工密贴下穿既有车站,当新建车站密贴下穿施工导致既有车站沉降值接近预警值时,所述注浆抬升方法用于为所述既有车站提供沉降主动控制,所述注浆抬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施工前根据实际现场资料、导洞位置、既有车站与新建车站的相对位置、既有车站变形缝的位置以及密贴下穿施工对既有车站的主要影响区域,编制注浆抬升方案,根据施工阶段进行分阶段注浆抬升,两条相邻变形缝之间的既有车站下方为一个注浆抬升阶段,如果变形缝超出密贴下穿施工的主要影响区域,以两条相邻变形缝之间的主要影响区域的既有车站下方为注浆抬升阶段;
S2:注浆孔布置:当位于第一注浆抬升阶段的导洞开挖贯通后,在导洞侧壁(两侧壁或单侧壁)上布置注浆孔;
S3:止浆墙设置:采用深孔注浆工艺在第一注浆抬升阶段的底部及四周施作止浆墙,将第一注浆抬升阶段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确保注浆抬升时浆液不会四处放散,更好的达到抬升效果;
S4:注浆抬升:止浆墙形成后,在第一注浆抬升阶段进行注浆抬升(对既有车站进行注浆抬升),注浆抬升采用可重复注浆的袖阀管注浆工艺,通过预先在既有车站布设的沉降及差异沉降监测点,在注浆过程中对既有车站进行实时加密监测,实时分析监测数据,依据监测数据指导现场注浆工作,及时调整相关的注浆参数;
S5:根据第一注浆抬升阶段的注浆抬升步骤,进行剩余注浆抬升阶段的注浆抬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00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