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监控系统及使用轮胎监控系统的轮胎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1008.6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4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金亨锡;金贤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湖轮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韩国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监控 系统 使用 方法 | ||
一种轮胎监控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安装在车辆轮胎中,用于获取轮胎数据;及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收发器,用以发送及接收所述轮胎数据;输出单元,用以输出注意信号及警告信号之一;及控制器,用以基于所述轮胎数据判定所述轮胎的状态是否异常及基于判定结果控制所述输出单元输出所述注意信号及所述警告信号之一。
技术领域
本揭示关于一种轮胎监控系统及使用轮胎监控系统的轮胎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安全到达目的地对于拥有汽车的消费者群体来说非常重要。各类汽车或车辆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运输或运送设备。因此,人们在驾驶车辆时越来越注重安全。
影响安全驾驶的因素之一是车辆部件(即制动系统、轮胎、点火系统)的功能和正常运行,其为最重要的。对轮胎而言,影响安全的因素除了轮胎表面的凹槽外,还包括轮胎的气压和轮胎的温度。因此,在车辆运行中持续检测轮胎的气压和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举例来说,如果轮胎的气压长期保持在低于正常要求的压力下,轮胎会有急剧的温度升高倾向出现,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可能会造成爆胎。相反的,当轮胎气压过高时,轮胎的抓地力会降低,从而导致制动力和车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变差。
有鉴于此,需要一种能够准确判断轮胎状态并在检测到异常时警告驾驶人的轮胎监控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揭示提供一种轮胎监控系统及使用所述系统的轮胎监控方法,能够藉由产生轮胎数据来判断轮胎的状态是否异常。
根据本揭示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胎监控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安装在车辆轮胎中,用于获取轮胎数据;及通信模块,包括:收发器,用以发送及接收所述轮胎数据;输出单元,用以输出注意信号及警告信号之一;及控制器,用以基于所述轮胎数据判定所述轮胎的状态是否异常及基于判定结果控制所述输出单元输出所述注意信号及所述警告信号之一。
轮胎数据可包括所述轮胎的气压、加速度和温度的信息,控制器可基于气压及加速度用以计算轮胎的磨损值及基于气压、加速度、温度及磨损值判定轮胎的状态是否异常。
轮胎可包括多个轮胎。其中,加速度包括轮胎于切线方向的第一加速度及轮胎于径向方向的第二加速度,切线方向垂直于轮胎的径向方向。控制器用以计算一个或多个轮胎数据所包括的至少二所述轮胎的气压之间的第一差值及当至少一第一差值等于或大于第一预定值使输出单元输出注意信号。当包括在轮胎数据中的气压之一与预定适当气压值之间的第二差值等于或大于第二预定值时,控制器可使输出单元输出警告信号。当包括在轮胎数据中的温度之一等于或大于预定温度值时,控制器可使输出单元注意信号。控制器可用以基于轮胎数据中包括的温度计算至少一个轮胎的温度变化量及当温度变化量等于或大于预定温度变化量时可使输出单元输出警告信号。当每个轮胎的第一加速度与第一预设加速度之间的第三差值等于或大于第一预定加速度值时,或当每个轮胎的第二加速度与第二预设加速度之间的第四差值等于或大于第二预定加速度值时,控制器可使输出单元输出注意信号,及控制器可用以基于至少一个轮胎的磨损值计算磨损率,且当磨损率等于或大于预设参考磨损值时使输出单元输出注意信号。
轮胎监控系统可更包括服务器,用以与收发器通信。其中,控制器可用以基于判定结果产生轮胎的状态数据,状态数包括轮胎的气压信息。其中,服务器基于状态数据包括的气压用以判定轮胎是否漏气,且基于与漏气有关的判定结果发送漏气注意信号至通信模块。
轮胎可包括第一轮胎及第二轮胎。其中,传感器模块可包括多个传感器模块。多个传感器模块包括设置在第一轮胎中以获取第一轮胎的第一轮胎数据的第一传感器模块及设置在第二轮胎中以获取第二轮胎的第二轮胎数据的第二传感器模块。其中,通信模块包括:主机,具有收发器、控制器及输出单元,主机通过收发器接收第一轮胎数据;及从属机,较主机设置的更靠近第二轮胎,从属机接收第二轮胎数据并将第二轮胎数据发送至主机。其中,主机可用以通过第一轮胎数据及第二轮胎数据判定第一轮胎及第二轮胎的状态是否异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湖轮胎有限公司,未经锦湖轮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10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