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水下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1140.7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2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何鹰;周盾白;李真;黄享辉;王仲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E01C11/22;E03B3/02;E03F5/1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魏昕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下渗 装置 | ||
1.一种雨水下渗装置,其包括进水部分(1)、处理部分(2)和下渗部分(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部分(1)包括进水孔(6)和进水稳定槽(7),所述进水稳定槽(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孔(6)和所述处理部分(2)连通,所述处理部分(2)包括渠道(9)、进水格栅(11)、拦截过滤部、出水管(14)和穿孔管(21),所述进水格栅(11)和拦截过滤部位于所述渠道(9)内,所述进水格栅(11)一侧与所述进水稳定槽(7)连通、另一侧与所述拦截过滤部的前端连接,所述出水管(14)一端与所述拦截过滤部的后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渗部分(3)连通,所述穿孔管(21)位于所述渠道(9)底部用于冲洗所述拦截过滤部,所述下渗部分(3)包括井壁管(23)、过滤器(25)、沉淀管(26)、填砾层(27)和止水封闭层(28),所述井壁管(23)位于下渗井中且其上部与所述出水管(14)的另一端连通、下部与所述过滤器(25)的上部连接,所述过滤器(25)的下部与所述沉淀管(26)的上部相连,所述沉淀管(26)的底部密封,所述填砾层(27)设置在所述过滤器(25)的外侧和所述沉淀管(26)的外侧与土体之间,所述止水封闭层(28)设置在所述填砾层(27)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下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6)设于道路的侧石(5)上且高于路面(4)20-50mm,所述进水稳定槽(7)的槽底标高低于所述渠道(9)的渠底标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下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过滤部包括拦截段(18)、过渡段(19)和过滤段(20),其中,所述过滤段(20)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过渡段(19),位于所述过滤段(20)的前端的所述过渡段(19)的前端连接有一个所述拦截段(18),位于所述过滤段(20)的后端的所述过渡段(19)的后端也连接有一个所述拦截段(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下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段(18)的长度为20~60cm,采用粒径为20~30mm的卵石或砾石构成;所述过渡段(19)的长度为20~60cm,采用粒径为10~20mm的卵石或砾石构成;所述过滤段(20)的长度为300~1000cm,采用粒径为4~10mm的卵石或砾石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下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渠道(9)内还设有出水格栅(12),且所述出水格栅(12)的一侧与所述拦截过滤部的后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下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渠道(9)内还设有出水槽(13),所述出水槽(13)的前端与所述出水格栅(12)的另一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下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4)的一端与所述出水槽(13)连通且所述出水管(14)上设有出水阀(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水下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管(21)上的穿孔的孔径小于构成所述过滤段(20)的卵石或砾石的粒径且所述穿孔管(21)上设有冲洗阀(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下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25)为一段管身开孔的钢管且其孔隙率不小于25%,并且,所述过滤器(25)的管外缠铜丝且缠丝间距为0.5~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雨水下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砾层(27)的厚度不小于100mm且所述止水封闭层(28)由黏土球充填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未经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114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巢或脱巢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面向胆道穿刺的机器人穿刺定位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