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OPGW光缆雷击定位监测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1421.2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9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冯学斌;侯继勇;展思杰;武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G01N25/7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张弘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opgw 光缆 雷击 定位 监测 方法 系统 装置 设备 介质 | ||
1.一种OPGW光缆雷击定位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OPGW光缆中的分布式光纤上阵列光栅雷击事件发生前后不同时刻的中心波长;
根据不同时刻的中心波长的变化量计算阵列光栅中不同光栅位置处的温度系数;由温度系数计算得到OPGW光缆上不同光栅位置处的温升速率;
根据OPGW光缆上不同光栅位置处的温升速率定位雷击事件发生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布式光纤置于管状结构中,控制管状结构光纤余长,形成传感复合单元,所述分布式光纤与OPGW光缆的其它光单元及金属单线进行绞合并全线敷设OPGW光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OPGW光缆中的分布式光纤上阵列光栅雷击事件发生前后不同时刻的中心波长之前还包括:
对OPGW光缆中分布式光纤的阵列光栅相对位置进行标定,匹配阵列光栅中不同位置的光栅与OPGW光缆的实际位置;然后实时采集每个光栅雷击事件发生前后不同时刻的中心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不同时刻的中心波长的变化量计算阵列光栅中不同光栅位置处的温度系数,具体步骤包括:
对OPGW光缆初始化波长标定,t1时刻作为每个光栅的波长的参照位置,用λ1、λ2......λn表示;
实时采集t2时刻的波长,用λt1,λt2.......λtn表示,则t1到t2时刻的波长变化率为:
对采集的波长变化量映射为温度的变化量,得出温度系数KT,具体方法如下:
KT=η·Kλ
其中,η为波长变化量与温度变化率转化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由温度系数计算得到OPGW光缆上不同光栅位置处的温升速率,具体为:
采用温升速率模型计算每个光栅位置处的温升速率,所述温升速率模型为:
其中,VT为解调后的温升速率,F为温升模型函数,Q为雷击放电量,t为雷击放电时间,ηr为雷击温度传导效率,KT为温度系数;Δt为温度常温上升到最大值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利用时分复用机理得到所述雷击事件发生位置处的光栅对应的光信号返回时间;
由光信号返回时间计算得到雷击事件发生位置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由光信号返回时间计算得到雷击事件发生位置的距离,具体方法为:
根据光信号返回时间与光栅位置的关系式,得到光栅距离,关系式为:
τi=2neffLi/c
其中,τi为光信号返回时间,Li为第i个光栅距离环形器的距离,neff为光栅纤芯有效折射率的改变量,c为光速;
所述光栅距离为雷击事件发生位置的距离。
8.一种OPGW光缆雷击定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OPGW光缆中的分布式光纤上阵列光栅雷击事件发生前后不同时刻的中心波长;
计算模块,根据不同时刻的中心波长的变化量计算阵列光栅中不同光栅位置处的温度系数;由温度系数计算得到OPGW光缆上不同光栅位置处的温升速率;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OPGW光缆上不同光栅位置处的温升速率定位雷击事件发生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14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