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语音端点检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及语音降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2262.8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4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姜彦吉;张胜;赵雨萌;彭博;范佳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5/05 | 分类号: | G10L15/05;G10L15/06;G10L15/16;G10L15/20;G10L21/0208;G10L21/0232;G10L25/30;G10L25/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乔峰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语音 端点 检测 模型 训练 方法 | ||
1.一种语音端点检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端点检测模型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其用于对带噪语音进行端点检测,所述语音端点检测模型包括输入层、多个隐层以及输出层,至少有一个隐层包括GRU层和/或LSTM层;
所述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纯净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和端点检测,以得到语音帧和静音帧的真实标签值;
S2、在带有标签值的纯净语音信号中加入噪声信号,得到带噪语音信号,其包含对应纯净语音信号端点检测后的真实标签值;
S3、提取所述带噪语音信号的fbank特征、MFCC特征、谱熵特征、倒谱距离特征、PLP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得到所述语音端点检测模型输入的特征值;
S4、将所述特征值输入至所述输入层,所述隐层依据所述特征值对所述带噪语音信号进行分类,以得到语音帧和纯噪声帧的估计标签值,并通过所述输出层进行输出;
S5、对所述估计标签值与所述真实标签值进行损失函数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以优化所述语音端点检测模型的模型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端点检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层包括第一隐层、第二隐层和第三隐层,所述第一隐层包括全连接层和tanh激活函数层,所述第二隐层包括ReLU激活函数层,第三隐层包括全连接层和sigmoid激活函数层,
所述第二隐层还包括GRU层,所述特征值依次经过全连接层、tanh激活函数层、GRU层、ReLU激活函数层、全连接层、sigmoid激活函数层处理,以得到语音帧和纯噪声帧的估计标签值;
和/或,
所述第二隐层还包括LSTM层,所述特征值依次经过全连接层、tanh激活函数层、LSTM层、ReLU激活函数层、全连接层、sigmoid激活函数层处理,以得到语音帧和纯噪声帧的估计标签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语音端点检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层还包括优化隐层,所述优化隐层位于所述第一隐层和第二隐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语音端点检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优化隐层包括GRU层和tanh激活函数层,所述第一隐层的输出依次经GRU层和tanh激活函数层处理至所述第二隐层;
和/或,
所述优化隐层包括全连接层和ReLU激活函数层,所述第一隐层的输出依次经全连接层和ReLU激活函数层处理至所述第二隐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语音端点检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隐层包括全连接层层和tanh激活函数层,所述第一隐层的输出依次经全连接层和tanh激活函数层处理至所述第二隐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语音端点检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隐层的输出与第一隐层的输出合并后输出至所述第二隐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端点检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对纯净语音进行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S101、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升采样或者降采样;
S102、消除采样得到的语音信号的直流分量,并进行幅值归一化处理;
S103、对步骤S102处理后语音信号进行分帧加窗处理;
S104、利用傅里叶变换,将分帧加窗后的语音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进行输出。
8.一种语音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P1、将带噪语音进行信号预处理后输入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语音端点检测模型,得到语音帧和纯噪声帧的估计标签值,从而得到纯噪声帧数目,以计算噪声帧能量;
P2、根据得到语音帧和纯噪声帧的估计标签值,计算先验信噪比的初始值,以及各语音帧对应的后验信噪比和先验信噪比;
P3、计算维纳滤波的增益函数并利用其对语音帧信号进行降噪;
P4、利用逆傅里叶变换,将降噪后的语音帧信号从频域转换到时域;
P5、将转换后的语音帧信号合并,以得到降噪后的语音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华研慧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226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搅拌车筒体全自动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的选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