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墙小空间模板加固用新型伸缩龙骨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2648.9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2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枫;蔡久成;林凤玉;孙思宇;杨基民;沐文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E04G11/06;E04G19/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陈超强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墙小 空间 模板 加固 新型 伸缩 龙骨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墙小空间模板加固用新型伸缩龙骨的施工方法,涉及双柱、双剪力墙的模板安装施工技术领域。该基于双墙小空间模板加固用新型伸缩龙骨的施工方法,包括一种新型伸缩龙骨,所述新型伸缩龙骨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龙骨。该基于双墙小空间模板加固用新型伸缩龙骨的施工方法,通过设计出新型伸缩龙骨的方式,有效提高龙骨的伸缩性,不仅结构合理,施工方便,操作简易,能够确保双剪力墙或双柱内侧结构施工的成型质量,有效的提高模板安装施工工作效率和材料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柱、双剪力墙的模板安装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双墙小空间模板加固用新型伸缩龙骨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以及日益提高的建筑水平,在建筑施工中如何控制剪力墙双墙和双柱内侧结构成型的施工质量,提高模板安装的施工质量,实现安装材料的可回收利用,避免因双墙间间距过小,而造成的模板安装材料仅一次使用,且不能有效保证双墙内侧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于是,本申请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双墙小空间模板加固用新型伸缩龙骨的施工方法,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墙小空间模板加固用新型伸缩龙骨的施工方法,解决了因双墙间间距过小,而造成的模板安装材料仅以此使用,且不能有效保证双墙内侧混凝土的成型质量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双墙小空间模板加固用新型伸缩龙骨的施工方法,包括一种新型伸缩龙骨,所述新型伸缩龙骨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龙骨,所述主轴上铰接有一对龙骨支撑件,所述龙骨支撑件的一端与主轴铰接、末端与龙骨铰接,所述主轴和龙骨上贯穿设置有主轴固定件,所述主轴固定件用于固定主轴和龙骨,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BIM等三维模拟技术,建立结构双墙或双柱之间基于新型伸缩龙骨的模板安装施工模型,确定墙柱新型伸缩龙骨的布置点;
步骤二:待墙柱钢筋检查验收合格后,首先按照墙或柱的截面长度按要求准备内侧模板,利用方木将模板固定为一个整体,便于在模板安装及拆模时整体吊入和吊出;
步骤三:按照BIM建模的新型伸缩龙骨的布置点安装将处于收缩状态的新型伸缩龙骨安装就位;
步骤四:按照先从双墙的两端后中间的原则,将新型伸缩龙骨的调节用主轴上提到位并使用主轴固定件将其固定,之后依次将剩余新型伸缩龙骨伸展开并固定;
步骤五:完成双墙外侧模板的安装和加固;
步骤六:待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成且混凝土具备一定的强度后,现拆除墙柱模板安装的对拉螺杆,之后针对新型伸缩龙骨,先取下主轴固定件,之后下压调节用主轴,最后将新型伸缩龙骨取出;
步骤七:清理回收新型伸缩龙骨及其固定架,待下次继续使用。
优选的,所述新型伸缩龙骨的间距不大于200mm,且新型伸缩龙骨从剪力墙端部开始布置。
优选的,所述龙骨上设置有支撑件铰接部,所述龙骨支撑件的末端通过铰链螺栓与铰接部铰接。
优选的,所述龙骨支撑件包括左龙骨支撑件和右龙骨支撑件,所述,所述左龙骨支撑件的右端与右龙骨支撑件的左端在主轴对应的位置上铰接,左龙骨支撑件与主轴左侧的龙骨铰接,所述右龙骨支撑件与主轴右侧的龙骨铰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墙小空间模板加固用新型伸缩龙骨的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26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刀库内接触式刀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散热坐垫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