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同城化城际客流生成模型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53865.X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8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罗典;李汉飞;陆虎;朱墨;何继红;温卫华;卢火平;李健民;王琢玉;张海雷;阎泳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04;G06Q10/06;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金光恩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交通 可达性 城际 客流 生成 模型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同城化城际客流生成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第一步,基础数据获取:基于大数据技术获取研究城市各交通小区k的人口POPk和就业数据EMPk,不同圈层i的人口POPi和就业数量EMPi;圈层包括核心区、主城区、外围区;城市间不同圈层i、j的现状客流量Qij及Qji;基于现状客流量,得到不同圈层的现状城际客流生成量Gi、现状城际客流吸引量Ai,其中:
Gi=Qij (1)
Ai=Qji (2)
第二步,标定各圈层平均城际客流出行率,出行率包括生成率、吸引率;利用第一步获取的城市间不同圈层的城际客流生成量Gi、吸引量Ai、人口POPk和就业数据EMPi,标定各圈层平均城际客流出行率θi2,其中,构建城际客流生成模型如下:
式(3)中,θi2为圈层i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的平均城际客流生成率;
式(4)中,为圈层i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的平均城际客流吸引率;
第三步,计算各交通小区k的初始城际客流生成量:利用第二步获取的各圈层的平均城际客流出行率,计算不同圈层所属小区k的初始城际客流生成量初始城际客流吸引量
第四步,标定出行效用函数,包括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其中,地面交通包括小汽车、出租车、客运大巴,轨道交通包括城际铁路、地铁;
第五步,构建可达性指标:根据机会累积计算可达性的方法,构建可达性指标Rk;
第六步,修正交通小区初始城际客流生成量和初始城际客流吸引量:按公式(7)和公式(8)分别计算得到修正后的交通小区城际客流生成量Gk、城际客流吸引量Ak;
式(7)、式(8)中,n为交通小区数量,为平均可达性指标,是各圈层内部所有小区可达性指标的平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获取各小区或各圈层的人口就业数据的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互联网定位数据获取单位网格单元的居住人口及工作人口,然后将网格人口和交通小区或各圈层的边界进行关联,得到各交通小区或各圈层的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获取城市间不同圈层的现状客流的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互联网定位数据建立城市圈层与用户停留点的匹配关系,再通过识别人口流动方向,获取现状客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出行效用函数标定的具体步骤如下:
S41:获取现状本市小区k到达邻市小区g采用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两类出行方式的出行比例轨道交通客流利用铁路票务或公交刷卡数据获取,地面交通客流通过现状客流减去轨道交通客流得到;
S42:结合S41中获得的各出行方式的出行比例,按式(9)标定本市小区k到达邻市小区g选择方式m出行的出行效用和出行效用函数其中m取1时表示地面交通,m取2时表示轨道交通:
式(9)中,为车内行程时间,为车外行程时间,α1、α2为标定的参数;此步骤中的时间变量均为现状值;
S43:将S42中获得的参数α1、α2,及车内行程时间及车外行程时间代入公式(9),即可得到本市小区k到达邻市小区g选择方式m出行的比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386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锌物料的氢冶金烟化提锌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水低成本准确增氮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