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AI智能镜片验配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5576.3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1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其杰;章静;纪家树;王兴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威尔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C7/02 | 分类号: | G02C7/02;G02C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彭西洋;谭雪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分析 ai 智能 镜片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AI智能镜片验配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客户端,用于医生输入患者角膜信息及患者需求,并获取智能运算单元计算出的镜片参数信息;智能运算平台,基于大数据、患者角膜信息及患者个性化需求智能化AI计算镜片参数。方法包括:S1:医生获取患者屈光度数及角膜参数;S2:于客户端输入将患者屈光度数及角膜参数并上传至智能运算平台;S3:于客户端输入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具体包括注重近视控制、注重屈光矫正等;S4:智能运算平台基于大数据、患者角膜信息及患者个性化需求智能化计算镜片参数并储存;S5:智能运算平台将镜片参数反馈给客户端并呈现给医生。本发明能够大大提高医生为患者匹配镜片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智能医疗软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I智能镜片验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下,隐形眼镜尤其是矫正近视的角膜塑形镜应用广泛,通常,患者去配镜时,一般都是医生先对其进行测量,或者患者的眼睛参数,然后取相应参数的试戴片给患者带上后进行配适评估,直至医生认为镜片配适合适后再确定镜片参数,最终为患者定制角膜塑形镜;其中,配适评估过程效率相对较低,而且,最终参数也很难达到最优,尤其医生的验配资历也会对整个流程的需时及准确度起了一定的差异片;另外,镜片生产方的技术更新迭代与医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导致配镜效果不能达到最佳。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一个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 AI智能镜片验配系统及方法,方案如下:
包括:
客户端,用于医生输入患者角膜信息及患者需求,并获取智能运算单元计算出的镜片参数信息;
智能运算平台,基于大数据、患者角膜信息及患者个性化需求智能化计算镜片参数,并将其反馈给客户端。
优选地,该AI智能镜片验配系统还包括厂房端,用于镜片生产方向智能运算平台上传更新镜片参数计算方程式,并获取智能运算平台计算出的镜片参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AI智能镜片验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或 2所述的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医生获取患者屈光度数及角膜参数;
S2:于客户端输入将患者屈光度数及角膜参数并上传至智能运算平台;
S3:于客户端输入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具体包括注重近视控制、注重屈光矫正等;
S4:智能运算平台基于大数据、患者角膜信息及患者个性化需求智能化计算镜片参数并储存;
S5:智能运算平台将镜片参数反馈给客户端并呈现给医生。
优选地,步骤S4的具体操作包括:
S41:计算患者眼睛角膜矢高;
S42:根据患者个性需求,进行镜片治疗区大小调整;具体的是,若患者注重近视控制,则缩小镜片治疗区;若患者注重屈光矫正,则加大镜片治疗区;
S43:计算区域相应矢高;
S44:计算个人化镜片参数。
优选地,该AI智能镜片验配方法还包括步骤S6:智能运算平台将镜片参数反馈给产房端。
选优地,该AI智能镜片验配方法还包括步骤S7:镜片生产方通过厂房端更新参数计算方程式,具体的是更新治疗区放大或缩小的幅度;该步骤单独执行。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AI智能镜片验配系统及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智能运算平台,医生可以很快速的获取适用于患者的镜片参数,增加了医生配镜的效率及成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威尔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威尔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55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