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水透湿复合材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6054.5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07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林至逸;郑国光;杨高隆;廖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06;B32B27/08;B32B27/32;B32B27/40;B32B37/06;B32B37/10;D04H1/56;D04H1/55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董科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复合 | ||
一种防水透湿复合材,由防水透湿膜及熔喷不织布构成,熔喷不织布熔点范围为80℃至130℃,其中,熔喷不织布为热塑性高分子其可以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一种防水透湿复合材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热塑性高分子;利用押出机对热塑性高分子进行熔喷步骤,以形成熔喷纤维,使得熔喷纤维在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上形成熔喷不织布;覆盖防水透湿膜在熔喷不织布上予以黏合以形成防水透湿复合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高分子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水透湿复合材。
背景技术
常见的防水透湿膜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防水透湿膜、烯烃(Olefin)防水透湿膜、聚酯防水透湿膜以及热塑性聚氨酯(TPU)防水透湿膜。为了保持本身膜类结构,且为了防止因为外力使膜类结构被破坏,进而影响膜的防水透湿性,在现有的制程中都会使用溶剂胶合剂或是膜类胶合剂来贴合上述各种防水透湿膜。
若防水透湿膜本身的黏合性不佳,例如聚四氟乙烯材料、烯烃材料则都会使用溶剂胶合剂,但是会有溶剂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及膜材的制程操作不佳的问题。若材料是聚酯或是聚氨酯除了利用溶剂胶合之外,也常使用胶合膜来热贴聚酯防水透湿膜或是聚氨酯防水透湿膜。但是在贴合之后,原本聚酯防水透湿膜或是聚氨酯防水透湿膜的性能会因为胶合膜的影响,而大幅的降低膜类的防水透湿性。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性佳、不含溶剂,经加工步骤即可操作的防水透湿复合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经过加工步骤所形成的防水透湿复合材保有良好的防水透湿性,且因为防水透湿膜为聚酯类材料,与作为熔喷不织布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thermoplastic polyether ester)高分子黏合加工后,产品寿命使用周期后,可进入废弃回收流程,以达到聚酯回收使用且具有环境节能的功效。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披露一种防水透湿复合材,由单层的防水透湿膜及熔喷不织布构成,熔喷不织布可以是热塑性高分子,且热塑性高分子可以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熔喷不织布的平均分子量范围为20,000至35,000。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熔喷不织布的熔点范围为80℃至130℃及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6,500(dPa·s)。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防水透湿膜可以是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防水透湿膜、烯烃(Olefin)防水透湿膜、聚酯(polyester)防水透湿膜或是热塑性聚氨酯(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防水透湿膜。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熔喷不织布的熔点范围为80℃至130℃及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6,500(dPa·s)。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披露一种多层防水透湿复合材,由第一熔喷不织布、防水透湿膜及第二熔喷不织布所构成,其中防水透湿膜设置在第一熔喷不织布及第二熔喷不织布之间。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熔喷不织布及第二熔喷不织布可以是热塑性高分子。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热塑性高分子可以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防水透湿膜可以是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防水透湿膜、烯烃(Olefin)防水透湿膜、聚酯(polyester)防水透湿膜或是热塑性聚氨酯(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防水透湿膜。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熔喷不织布的第一平均分子量(Mn)范围为20,000至35,000及第二熔喷不织布的第二平均分子量范围为20,000至30,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60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头潜水电动侧向排水转向装置
- 下一篇:技能效果展示方法以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