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瓦楞纸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6146.3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4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麒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麒皓 |
主分类号: | B02C18/14 | 分类号: | B02C18/14;B02C18/16;B02C18/18;B02C19/16;B02C18/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瓦楞纸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瓦楞纸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瓦楞纸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所述回收箱内设有用于破碎瓦楞纸板的破碎机构,所述破碎机构上设有辅助破碎的辅助机构,所述回收箱的内壁上设有抖落瓦楞纸板的抖动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辊轴、撕裂杆、连接球、支撑杆、回复弹簧、驱动杆和破碎组件,所述辊轴转动安装在回收箱的内壁上,所述辊轴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撕裂杆滑动安装在放置槽内。本发明通过两个辊轴上的撕裂杆的撕扯,最后达到对潮湿状态下瓦楞纸板的破碎并且使其体积减小的目的,并且通过刮刀卡设在瓦楞纸板内,而使刮刀瓦楞纸板进行卡设,最后在撕裂杆转动下更加容易对瓦楞纸板进行撕碎,使其体积减小,更加便于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瓦楞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瓦楞纸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瓦楞纸是由挂面纸和通过瓦楞棍加工而形成的波形的瓦楞纸粘合而成的板状物,一般分为单瓦楞纸板和双瓦楞纸板两类,按照瓦楞的尺寸分为:A、B、C、E、F五种类型。瓦楞纸的发明和应用有一百多年历史,具有成本低、质量轻、加工易、强度大、印刷适应性样优良、储存搬运方便等优点,80%以上的瓦楞纸均可通过回收再生,瓦楞纸可用作食品或者数码产品的包装,相对环保,使用较为广泛。
瓦楞纸的包装盒一般用过之后就会将其丢弃或者回收再利用,但是瓦楞纸在回收时需要对瓦楞纸的包装盒进行破碎,达到体积减小的目的,更加便于收集,但是当瓦楞纸处于潮湿状态时,瓦楞纸处于更加柔软的状态,而在该状态下很难对瓦楞纸进行手动剪切,剪切时柔软的瓦楞纸会与刀片发生平行的弯折,并且一般瓦楞纸外壁上均有防水塑料层,而导致手动也难以撕裂,因此需要一种瓦楞纸回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瓦楞纸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瓦楞纸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所述回收箱内设有用于破碎瓦楞纸板的破碎机构,所述破碎机构上设有辅助破碎的辅助机构,所述回收箱的内壁上设有抖落瓦楞纸板的抖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辊轴、撕裂杆、连接球、支撑杆、回复弹簧、驱动杆和破碎组件,所述辊轴转动安装在回收箱的内壁上,所述辊轴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撕裂杆滑动安装在放置槽内,所述连接球固定安装在撕裂杆的一端,所述回复弹簧两端分别与连接球和放置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固定安装在放置槽内,所述驱动杆插设到撕裂杆内部,所述驱动杆与撕裂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杆插设到撕裂杆内部的部分为圆球设置,所述破碎组件位于驱动杆圆球设有的部分,所述放置槽一侧为圆弧设置,所述支撑杆固定安装在圆弧设置的放置槽内壁上,且支撑杆一端与撕裂杆接触设置。
优选的,所述破碎组件包括刮刀、弹性挤压杆、金属球、U形板、挤压气囊、固定球和推杆,所述撕裂杆上开设有破碎槽和震动槽,所述刮刀转动安装在破碎槽内,所述弹性挤压杆转动连接在刮刀的一侧,且弹性挤压杆另一端插设到震动槽内,所述驱动杆一端插设到震动槽内,所述驱动杆上开设有驱动槽,所述U形板放置在驱动槽内,所述挤压气囊固定安装在驱动杆的两侧,所述固定球固定安装在挤压气囊的外壁上,所述推杆固定滑动安装在驱动杆内,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挤压气囊接触,且推杆的另一侧插设到驱动槽内与U形板接触。
优选的,所述震动槽为圆球设置,所述金属球固定安装在两个圆球设置的震动槽的尖端,所述驱动槽为U形设置,且驱动槽的端部较宽,所述U形板两个端部为弧形设置,所述U形板为弹性金属设置。
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辅助杆、辅助刮板和复位板,所述辊轴外壁上开设有辅助槽,所述辅助槽内固定安装有铰接座,两根所述辅助杆与铰接座铰接连接且两根辅助杆对称设置,两根所述辅助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辅助刮板转动安装在辅助杆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辅助刮板一侧为褶皱设置,所述复位板两端分别与辅助杆和辅助刮板固定连接,所述复位板具有弹性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麒皓,未经王麒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61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