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的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7055.1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5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左传伟;何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左传伟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10/4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东灵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8 | 代理人: | 肖丽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锂离子电池充分放电,接着在锂离子电池的上开设与锂离子电池的内腔连通的注液孔;通过注液孔向锂离子电池的内腔注入修复电解液,接着将注液孔密封;将锂离子电池静置老化,接着将锂离子电池置于0℃~‑35℃的环境下冷冻;将锂离子电池取出,恢复至室温后充电至上限电压,接着将锂离子电池再次置于0℃~‑35℃的环境下冷冻;将锂离子电池再次取出,恢复室温后完成锂离子电池的修复。结合实施例中的具体数据,这种锂离子电池的修复方法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了修复,修复后的锂离子电池在可循环次数和可充放电容量上均有明显提升,从而形成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锂离子电池技术目前已成为电动汽车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过程中,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和成本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
锂离子电池模组在新能源车辆上使用一定时间后,其可充放能量会减少到一定程度,此时的动力电池模组无法满足新能源车辆的使用需求,因此需要重新回收利用。
针对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回收,通常是拆分成单个的锂离子电池后,再进行破坏性拆解,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回收里面有价值的元素(比如锂、钴、铜等金属)。然而,回收的锂离子电池模组中的锂离子电池其实还有很高的充放电价值,这种直接回收元素的回收方法较不能充分利用到这些价值,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修复方法,其能够对回收的锂离子电池模组中拆分得到的锂离子电池进行修复,使得修复后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总量提到提升,从而形成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锂离子电池充分放电,接着在所述锂离子电池的上开设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内腔连通的注液孔;
通过所述注液孔向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内腔注入修复电解液,接着将所述注液孔密封;
将所述锂离子电池静置老化,接着将所述锂离子电池置于0℃~-35℃的环境下冷冻;
将所述锂离子电池取出,恢复至室温后充电至上限电压,接着将所述锂离子电池再次置于0℃~-35℃的环境下冷冻;以及
将所述锂离子电池再次取出,恢复室温后完成所述锂离子电池的修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锂离子电池充分放电的操作为:先以0.1C~0.5C的放电电流将所述锂离子电池恒流放电至下限电压,接着以0.01C~0.1C的放电电流将所述锂离子电池恒流放电0.5~2h。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限电压为2.0V~3.0V。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锂离子电池静置老化的操作为,将所述锂离子电池在室温下静置老化2h~48h。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锂离子电池置于0℃~-35℃的环境下冷冻的操作为:将所述锂离子电池置于-4℃~-20℃的环境下冷冻12h~48h;
所述将所述锂离子电池再次置于0℃~-35℃的环境下冷冻的操作为:将所述锂离子电池再次置于-4℃~-20℃的环境下冷冻12h~48h。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锂离子电池取出,恢复至室温后充电至上限电压的操作为:将所述锂离子电池取出,恢复至室温后先以0.01C~0.1C的充电电流对所述锂离子电池充电0.5h~2h,接着以0.1C~0.5C的充电电流将所述锂离子电池恒流充电至所述上限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限电压为3.60V~3.75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传伟,未经左传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70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