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多芯光纤耦合装置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57084.8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1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贾大功;王绮;李明威;张红霞;杨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26 | 分类号: | G02B6/26;G02B6/3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光纤 耦合 装置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新型多芯光纤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输入多芯光纤(1)和输出多芯光纤(3),其中:
所述输入多芯光纤(1)和所述输出多芯光纤(3)耦合对准,所述输入多芯光纤(1)和所述输出多芯光纤(3)之间设置耦合件(2),所述耦合件(2)的两端通过光学胶(7)分别与所述输入多芯光纤(1)和所述输出多芯光纤(3)相连接;
所述耦合件(2)内部设置多个通孔(33),放置在两根光纤之间进行耦合;
在通孔(33)内部加入折射率匹配液(5),保证光的正常传输;
所述输入多芯光纤(1)与输出多芯光纤(3)分别采用两种不同包层直径、纤芯直径以及纤芯距离的多芯光纤;所述输入多芯光纤(1)中具有多个输入多芯光纤的纤芯(4),所述输出多芯光纤(3)中具有多个输出多芯光纤的纤芯(6);
所述通孔(33)为锥形通孔,进一步包括小孔径端(8)、大孔径端(9);位于所述锥形通孔两端的小孔径端(8)、大孔径端(9)的直径分别与所述输入多芯光纤的纤芯(4)、所述输出多芯光纤的纤芯(6)的直径相同,所述锥形通孔的分布按照输入多芯光纤的纤芯(4)、输出多芯光纤的纤芯(6)的分布间距来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芯光纤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件(2)为圆台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芯光纤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多芯光纤(1)与输出多芯光纤(3)采用同种多芯光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芯光纤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件(2)进一步包括靠近输入多芯光纤(1)一侧的为输入端面和靠近输出多芯光纤(3)一侧的输出端面;输入端面的孔直径与间距与输入多芯光纤的纤芯(4)直径与间距相同,输出端面的结构与输出多芯光纤的纤芯(6)的内部结构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芯光纤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件(2)一侧设置有标记结构(1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芯光纤耦合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利用显微镜观察到输入多芯光纤(1)和输出多芯光纤(3)的端面,将多芯光纤分别固定在调整架上,进行光纤对准;
然后,将耦合件(2)放置在两根输入多芯光纤(1)和所述输出多芯光纤(3)之间,利用凸起结构(10)作为标记,将耦合件(2)按照所要求的角度进行放置,接下来移动固定有输入多芯光纤(1)和所述输出多芯光纤(3)的调整架进行对准,在光纤耦合件(2)内部加工多个通孔(33),该通孔(33)的任输入孔与输出孔的大小与圆心距均不相同;在耦合件(2)的通孔(33)内填满折射率匹配液,构成一种固-液微流体光波导结构;将该耦合件(2)放置于两种多芯光纤之间,保证光信号的持续传输;待传输的光信号从一侧的多芯光纤中入射到连接件中,通过连接件内将光信号的传输到另一侧的多芯光纤中,完成信号的耦合;
最后,利用点胶针在耦合件(2)两端涂敷光学胶(7)进行固定,完成输入多芯光纤(1)和输出多芯光纤(3)这两种不同多芯光纤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708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